暑假文學寫作培訓日記

這一日仿佛專門安排了時間交流、討論,不過給我的印象不深,被大腦過濾掉了。失記。

再談談晚上。晚上是聯誼,這是必記的。

像我這樣一個愛好廣泛,興趣多元的人,怎會對聯誼沒興趣呢?不過,由於時間和流程問題,我報的節目還沒有來得及表演就已經結束了,有些微的遺憾。我最喜歡聽xx姐朗誦我的《有沒有這樣的時候》——我也是今日才得知她還學過播音,十分艷羨。且經過幾天的相處,發現我們在生活態度上出奇的相似,這不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良師益友么?

閒話少述,發幾張讓我印象最深的圖片。

這個組合是不是有點搶鏡?

最讓我感動的一位老人,應該是年紀最長的一位旁聽學員。在這樣的年齡還能保持對文學的熱愛,單憑這一點就值得尊敬。

還有這位瘳老師,他演唱的是《卓瑪》,是不是有點感覺?

xx姐。

就是這個哥們,上來就問好:“各位美女好!”接下來:“我的節目表演完了。”名符其實,有才。這個表演讓他收穫了一大批女冬粉。

這一張也放上來,除了表演,其重點在於各具特色的觀眾。

17日,依然晴。

只記得xx老師的講課,其餘失記。

xx,本名xx,自述故鄉名為“一隻船”,因此改為xx。他的文學成就不一一贅述,問百度就成。他的課,是我筆記記得最多的,句句都是經典。

xx老師的課容量很大,從文學到藝術都有深刻的分析與講述。正如他的題目《交叉跑動——從小說到詩歌》。他說“詩歌是藝術的先覺”,他說“我是黑暗中那大雪紛飛的人”,他說“藝術沒有既成出土的那一天”,他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讓我在選材上受到了一些啟示。

這些都是文學理論,或者說是創作經驗,而比這更重要的東西是他作為一個作家,一個新聞人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這是遠勝於作品本身的,觸動靈魂的品質。他是一個和平年代的戰士,文學在他手中不光是藝術,還是一柄利劍。轟動一時的“小芳案件”,保衛“一隻船”的尊嚴,讓我們看到了文學的力量和一個戰士的愛與尊嚴。同時也了解到了他的家鄉,勾起了黃河的那些瀕臨消失的古老文化。還有他對漢字的深沉的愛,為他贏得了陣陣掌聲和發自肺腑的尊敬,也讓我對文學的價值有了更為深刻的思考。

在大廳休息的時候偶遇xx老師,當了一盤狗仔,拍到了一張頗具大師風範的照片。

下午是向榮老師的課。

向榮老師是著名評論家,他是從評論的角度來談“小說之死和小說的不朽的精神”。揭示了當今小說的現狀,“小說之死”的理論,以及小說(文學)不朽的精神,並進一步探討了小說與電影的一些聯繫。總結:除非有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能取代文學的所有功能,小說才會消亡。

因為向榮老師是從評論的角度來談,並不單純是說他自己的觀點,因此不再一一詳述。

以一個流水賬的回憶來結束今日。

惠主任出差去了,xx姐也回重慶去了。晚上在農家樂聚餐,感謝廣安文友的熱情。其餘失記。

18日。

堅守到最後一日,有即將歸家的喜悅,也有離別惆悵。

吃過早飯,文友們三三兩兩陸續離去。9點整,結業儀式正式開始了。

領導講話,學員發言。也並非全無亮點,下面這個旁聽的小妹妹就以詩的形式進行了匯報。語言樸實,情感真實,還有音韻美,狂點100個贊。

下圖是我們巴中的純爺們兒,按他的說法就是“我一發言會議就結束了,因為我把後面人要說的話都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