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日記

日記14:

中午和劉兄一起在萬達吃韓國烤肉。非常感動!劉兄在轉校後電話我,我高興得就像自己似的。今日到一中聽課,剛到一中,在樓梯口,兄弟竟然在樓梯口等我。我們擁抱起來。一切盡在不言中。聽完課後,我們一起吃飯,說不完的話,全是掏心窩子的話。這樣的話或許一輩子只能對一個人說。人世間,不會有幾個朋友的。感謝蘇大讀研!之後,我和小傑一起遊玩,惠山古鎮,匆匆一圈,又到南禪寺,買書。小傑開著車帶我在街上轉,之後到他家裡去了。我是第一次,好開心啊!吃完晚飯,我坐95路車回來。誰知到的是江大的北大門,而到南大門,要有20多分鐘的路程。我果斷地跑了!我難道是走路控嗎?半個小時下來,全身濕透,我開心極了。而本來,坐校車,1塊錢就夠了!

日記15:

今日去江陰xx中學聽課。8點出發,本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因為司機認錯了路,結果花了2個半小時到。到時10點半。11點開始聽課,11點45下課。這是人家的第五節課。在這裡,意外地遇到了高海華,他一眼就看到了我,把我拉到了一起坐下聽課。讀研的時候,他還是在要塞中學。今年已經是到這裡4年了!又是一個跳槽的案例!來到這百年名校、風景如畫、蜚聲海內外的學校工作,真讓人羨慕佩服!在聽課之前,我問班主任,是否合影。班主任說一百多人的照片不好拍。我和xx中學的導遊老師,大概是楊主任,說了我們的難處。楊主任立即和一個人,後來我知道才是辦公室主任劉主任,說了情況。劉主任立即安排。說好下課後吃過飯後合影。我立即向班主任匯報,用簡訊。後來落實。吃過飯後果然一起合影。我是踮起腳尖的拍照的。為班級做一點事情,是快樂的。

日記16:

xx中學參觀隨感:1xx中學新校區建立在風景如畫的山上,景色優美,空氣清新,建築別具一格,富有特色,文化底蘊深厚,建校有130多年歷史.在這樣的學校生活\工作和學習,負擔不可謂不重,收穫不可謂不大,幸福感不可謂不強.這就是文化的傳承,這就是歷史的延續,這就是教育的神聖使命!我為我是一名教育人而自豪!2參觀沈鵬藝術館,其館之大,陳列物品之齊全\珍貴,均讓我等瞠目結舌.書法家\詩人沈鵬的藝術藝術功力讓我們明白了什麼叫專業,什麼叫事業,什麼叫終身的付出,什麼叫堅持.沈鵬先生連一周歲的照片都保存完好,這是何等的有心.外出參觀,就是開拓眼界,感受境界.這就是價值阿.3劉正旭主任的課題研究報告,實在,讓我明白了,學問\真研究,是何等幸福的事情.我們根據自己的實際環境,也能幹出自己的事情.

日記17:

李老師說,她上課一直堅持國語,這一點我很佩服;她又說,只不過在批評學生或者對學生進行管理時,要用方言,這樣才勁道,才有味道.因此,國語和方言總是在切換.這個說法很有意思.上課必須一直國語嗎,方言可以進課堂嗎?方言地位何在?總是在切換,最後誰占主導地位?這個話題,有點意思,值得思考!

日記18:

高建爾院長在開班儀式時說,希望培訓時多互動。可惜這一條落實得不盡如人意。互動為什麼落實起來很難?我的揣測如下:1主講人要么是強勢,認為聽眾只有接受的份兒,沒有必要交流,聽眾只能是弱勢群體了!主講人講到最後,很多內容來不及講,只是匆匆的過ppt,完全是完成任務,根本沒有和聽眾交流的動力和意識。也不管所講的內容聽眾能否接受。我的感受上是,主講人目中無人,根本不願意考慮能否接受,完全沒有上課意識,學生有沒有搞懂,不懂的再想辦法。所以,這也是講座效率高但效果差的原因;從教師的角度,從聽眾的角度,原因有:1來的人有可能是混日子的,不感興趣,自然不需要提問了;2盲目自卑,專家說的都是對的;3不屑一顧,認為專家講得雖好,但沒有我的管用,這是經驗主義作祟!從主辦方來說,對於大牌的主講人沒有辦法控制,想要交流,主講人可能也不會答應。對於會議的時間安排可能也不合理,其實這一點技術處理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最後一項交流活動取消是非常可惜的。總的來說,互動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主要還是理念、認識上,對培訓的效果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當然,我們不能苛求,畢竟已經這樣就不錯了。

日記19:

19日上午的論文寫作指導講座,是本次培訓活動的最後一場。主講人是《上海教育科研》張肇豐老師,非常有名的編輯、作家。說實話,我聽得非常認真,也有很多啟發。在我看來,好戲在後頭,今天最後一節課才是最精彩最實用的。可惜有人早早地走了。論文如何寫作,如何投稿,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今天聽了以後,我覺得收穫滿滿。會後,我們主動和老師合了影,我把那本重要的資料(上面寫了聯繫方式等)張老師,虛心的向他請教。張老師看了一下說,不錯,把這個過程寫下來。我說以後,以後希望您多指導。我覺得這個環節我抓住了。我和老師們話別,分外不捨。拿著行李出來了,不知為什麼,我感覺很淒涼,人家都走了,就我最後一個。終於嘗到了曲終人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