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中學見習日記(2篇)

這個班是藝體班,後來我發現,遲到的人還有點多,紀律也不是特別好,有幾個學生在後面旁若無人的吃瓜子聊天,有人聽著聽著就趴下睡著了,其中,也包括女孩子。這當中,老師有過發火,但更多的,是對學生的寬容,或者說放任。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吧,大抵如此。

在講詩詞鑑賞時,學生明顯比講文言文來勁。這也說明了一些問題。學生對經典的東西,尤其是太長的經典,消化費勁,而對於詩詞,相對淺顯易懂,學生似乎更有興趣。那如何將文言文這個重點講得深動有趣,讓學生來勁,這或許是值得思索的問題。

後來,發現一個問題,不管是講課還是評獎試卷,老師的答案都是相差無異,原來是因為有教案。這也難怪,每一堂課,老師們都會做一個研討,保證所講的知識點差不多,還有教學進度也差不多。這樣固然有其好處,但,這種方式好像也抹殺了一些東西,比如老師自身的教學風格,老師自己對文章的解讀和想法,或者說對學生的一種影響,畢竟導學案,參考更多的是教學經驗豐富老師的想法,而對於新老師可能話都插不上。

再一次感受到,教學不是老師一人的獨唱。

聽另一個男教師上課。

他的教學方式其實蠻好的,以民謠導入主人公。但略顯生硬。

以講故事的方式說《蘇武傳》,但是不可避免的有個缺陷,交代背景時,耗時過長。在疏通文意時,本來是想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卻不得。退而求次,讓學生找出主要的人物,再將其以故事串聯起來。這個過程也是耗時過多。

講《史記》《漢書》相關知識點也是漫天撒花的感覺。

這些方式都有利有弊,但是,也體現出老師的一片苦心。在最後,以上節課講的頒獎詞與這堂課結合,為蘇武寫獲獎詞。這就很明顯的將高考和時事相聯繫。現炒現賣。

他對學生的關懷也是顯而易見的,鼓勵,給機會,這些都是一個語文老師該有的素養,雖是個理科的平進班,但是這位老師沒有像某些老師一樣破罐破摔,對之沒有好臉色看。尊重都是相互的,師生關係也是如此。學生或許成績不盡如意,但是,得有一種最起碼尊重的姿態,只是,某些老師,連這份尊重的姿態也不屑。

有一個期待,把每種有利於教學和育人的方式鍛造成熟,運用於自己的教學中,而不僅僅是依樣畫葫蘆,生搬硬套。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也可以像杜老師一樣,隨便上課都能上出自己的特色!

今天也結束了,明天就是最後一天了,還是有點不捨,這樣的機會不多,但願明天能夠學到更多。

時間:xx.3.20 周五

地點:xx一中  天氣:陰有風

天是見習的最後一天了,因此想要做最後的努力。早起趕上了第二節課,今天的余老師很是好客的感覺,很爽快的就讓我們去聽課,終於毫無遺憾的結束了見習。

今天,再一次感受好了好班的氛圍。上好班就是好啊,老師相對輕鬆,學生也有興趣。

今天老師評講的是試卷。相對來說,評講試卷是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含量的,當然,也就是僅僅按照評講試卷,對答案而言。就講試捲來說,就和炒家常便飯一樣才是最考驗一個人的能力的。

這節課最大的收穫,就是老師在講試卷中的某些實詞虛詞時,特別是針對高考常考詞做了一個總結性的歸納,而這個總結之前,是集思廣益,以抽查學生回答問題來進行匯總,對於學生有所遺漏的地方再加以補充。這種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當然,這也是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才得以實施。

因為要講文言文中的實詞虛詞的用法,就必須要引用相關的句子,這就需要老師強大的知識儲備和信息提取能力。這點是不得不佩服。

其次,今天,因為某老師有事,我小組有一同學有幸得以上講台講課。我們在後面壓陣,

但是出乎我們意料,這堂課,同學講的比我們預期要好很多。

主觀原因當然不必多說。但也要將後面有老師助陣,該班同學自身的基礎和班風的因素加進去。這也就給自己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空間,要是,同樣的條件下,自己是不是可以講得這么順暢?是否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是不是還應考慮某些值得提升的地方?

後來,也漸漸的明白了一些東西。好老師之所以成為好老師,和學生分不開,而學生成績的優異自然也與老師的諄諄教導分不開。老師和學生是相輔相成的。績效是要靠雙方共同的努力才能達成的。

見習就這么結束了,很多的感悟也快成了重複。但不得不說,這一周,的確有學到更多。

雖然有的地方不盡人意,還有的時候會無端受氣,但是,最終還是收穫大於疲累。

非常感謝這次見習,也初見以後實習的模式,相信可以為後面的試講有所幫助,更深遠的,是為後面的教學有個思考,系統而長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