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第二專題研討會講話(摘要)

一、正確理解嚴以律己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

習xx總書記在“三嚴三實”的重要論述中,對嚴以律己提出了明確要求。他指出,我們黨員幹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於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嚴以律己”至少包含三個深層次的含義。第一,嚴以律己是一種自我約束,要做到慎獨慎微。古人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語出《禮記·中庸》)。意思就是,不要因為別人看不到、聽不到而放鬆自我要求,也不要因為事情細小而不拘小節,道德原則是一刻也不能背離的,所以君子在獨處的時候會謹慎行事。古人尚且有如此覺悟,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我們更應該做到慎獨慎微,即使一個人獨處、無人注意、無人監督的時候,也要謹言慎行,嚴格要求自己,不做失德違法的事。第二,嚴以律己是一個標桿尺度,要做到手握戒尺。何為嚴以律己的標桿尺度?那就是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遵守黨的政治規矩就是要做到習總書記提出的“五個必須”(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決不允許背離黨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別活動;必須遵循組織程式,決不允許擅作主張、我行我素,不允許超越許可權辦事;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跟組織討價還價,不得欺騙組織、對抗組織;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決不允許他們擅權干政、謀取私利)。我們要手握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兩根戒尺,經常對照衡量自己是不是達標了、是不是夠嚴了。第三,嚴以律己是一種普遍要求,要做到普遍化和常態化。從之前開展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現在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我們不難看出,嚴以律己的要求是一以貫之和推而廣之的。從中央到地方,從黨的高級幹部到基層一般黨員,嚴以律己都是一個基本的普遍的要求。同時嚴以律己不是某一時的嚴、某一處的嚴,而是時時嚴、處處嚴,因此我們要強化“作風建設無例外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意識,把嚴以律己的要求貫徹和堅持下去。

這次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提出“嚴以律己”,這是對中華傳統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練和提升,也是對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黨員幹部祛除“四風”工作的新標準,更是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指明了方向。它不僅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嚴以律己是立身之本。元代張養浩的《風憲忠告》曾寫到:“自律不嚴,何以服眾?”意思是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怎么能使眾人信服呢?清代出版的《格言聯璧》里講到:“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意思是除了嚴於律己,沒有可以勝過別人的辦法;除了自強不息,沒有可以超過別人的辦法。嚴以律己是黨員幹部的立身之本,嚴以律己更是一種人格魅力。比如,在建國初期,周恩來總理搬進了中南海西花廳,西花廳是清朝乾隆年間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濕陰冷。身邊工作人員於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繕,但他堅決不同意。1959年底,工作人員趁周恩來和鄧穎超出差外地便對西花廳進行了保護性維修。他回京得知此事便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影響一大片。所以,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 。隨後,他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發、窗簾、吊燈等陳設物品並主動在國務院會議上作了三次檢討。周總理為什麼深得民眾喜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夠做到嚴以律己。

(二)嚴以律己是為官之德。東漢荀悅《申鑒·政體》寫到:“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後人。”意思是善於用禁令治理社會的人,必然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後才去要求別人。比如,後漢東萊太守楊震經過管轄地昌邑(yì,音同“易”字)縣時,縣令王密送去十金,並說“暮夜無知者”。楊震堅決拒受,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人們因此稱他為“四知太守”。又如,三國時期魏國壽春縣令時苗,出入乘坐黃牛車。他離任時,將黃牛生下的一頭牛犢留下,說牛犢是他在任時生下的,不應該帶走。人們因此稱他為“留犢太守” 。這兩位古代官員之所以被人銘記,流芳後世,就是因為有官德、就是因為能夠嚴以律己。作為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只要我們剛正不阿、嚴以律己,下屬就不敢輕舉妄動,上樑正了,下樑就不容易歪。所以,堅持嚴以律己,這既是一種為官之德,也是一種領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