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國小少先隊工作計畫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加強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突出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積極開展課外文體活動,整體推進少先隊事業新發展,服務少年兒童“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 

一、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1、做好開學初的始業教育及其他各種集會,集中對學生進行新《守則》和新《規範》的教育工作,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指導學生進行養成性訓練。積極開展“八榮八恥”榮辱觀教育,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2、切實抓好各種重大節日和各種紀念日,開展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各中隊要以各種節日,組織開展各類有益學生身心的活動,使廣大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鍛鍊能力,陶冶情操。 

3、在今年第四個“中國小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中,重點開展“感受新變化,迎接十七大”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國小生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逐步樹立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貢獻的志向,並努力把遠大志向化為每一天的具體行動,健康成才。同時有機開展國家版圖意識教育,感恩教育,慈善教育。 

4、堅持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將“思想政治素質是重要素質”的要求落實到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公德、社會常識教育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5、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勵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C證上崗培訓,取得資格證書後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培養學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二、繼續加強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要抓好《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國小生守則》的教育,通過具體的強化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管理評價,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覺的行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在日常生活當中,要以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抓手,努力為學生創設自我管理的小崗位,爭取做到“人人有崗位,個個有職責”,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入腦、入心、踐行。為了使行為規範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使養成教育制度化、規範化、系列化,本學期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輕鬆迎接每一天。(2)主動招呼別人,微笑禮貌待人(3)每周至少了解幾條國內外新聞,並搶先在同學間發布。(4)每學期至少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如打掃衛生、慰問孤老、市場調查等。(5)結合班隊課,傳統節日、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養成教育的系列活動。(6)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如信息角、爭章園、作品展示角、教師讚美角、榮譽角等,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樹立班級形象,爭創班級特色。(7)加強“三項循環競賽”的評比力度,對學生的校園衛生、交際禮儀、課間秩序等方面的良性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三、切實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等。 

利用學校現有的櫥窗、黑板報、紅領巾廣播室等有效陣地,積極開展上述內容的宣傳和教育,同時,努力探索上述各項內容與課程資源合理整合的渠道和途徑,發揮教育的最最佳化功能。特別是現在學校外邊正在建設南洋大道,學生上學、放學時的交通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更需要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四、進一步加強少先隊自身建設。 

1、加強中隊輔導員隊伍建設。遵循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指示,圍繞現代化這一核心,著力加強輔導員的理論建設,更充分發揮老一輩輔導員作用,以老帶新,積極參加各種理論培訓班,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水平。 

2、更新理念,注重實際,推進少先隊工作創新,鼓勵各中隊輔導員老師多撰寫少先隊論文,努力提高發表率和發表層次。 

五、主要工作及活動安排。 

九月份:活動主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重點開展“感受新變化,迎接十七大” 

1、9月3日上午舉行第四個“中國小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啟動儀式,之後上形勢教育課的第一課“生活新變化”。 

2、制定本學期大、中隊計畫。 

3、大隊部改選,召開扶助員會議,三項循環競賽開始評比。 

4、“紅領巾廣播站”開播。 

5、結合教師節開展感恩教育,利用廣播站唱響《感恩的心》這首主題曲,教育學生學會感恩。要求各中隊舉行一次主題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