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建隊日主題隊會資料

抗日兒童團

1937年至 1945年,是中國歷史上波讕壯闊的抗日戰爭時期,黨領導下的許多抗日根據地都成立了抗日兒童團的組織。抗日兒童團員們在青年救國會的領導下,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鬥爭,他們同抗日軍民一道,廣泛參加各種抗日活動,十分活躍。抗日兒童團的任務是:宣傳大家打日本;偵察敵情抓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尊敬抗戰官和兵;幫助抗屬來做事;學習生產不稍停。從東北的黑土地到晉西北的黃土高原,從蘇北地區到陝甘寧邊區,到處活躍著抗日兒童團員們的身影。到1940年,陝甘寧邊區有7萬兒童團員,蘇北解放區有18萬少年隊和兒童團員,華北抗日根據地有60萬兒童團員,他們是當時抗日兒童團的主力。其中,最為活躍和出色的是晉察冀邊區的兒童團,他們站崗放哨、捉漢奸、送情報,利用自己年紀小,不被注意的特點,深入敵後,出色地完成任務。在晉冀一帶,直到現在仍流傳著放羊小英雄王二小把日本鬼子引進八路軍包圍圈的故事。晉察冀邊區抗日兒童團還開展了”五不運動“:不給敵人帶路;不給敵人送信;不吃敵人的糖;不念敵人的書;不告訴敵人藏糧的地方。

解放戰爭時期的少先隊、兒童團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中國的抗日戰爭經過8年奮戰,終於取得了偉大勝利。面對勝利果實,蔣介石掉轉槍口,瘋狂搶奪。人民不會答應反動派繼續騎在頭上作威作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3年多的解放戰爭,終於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在人民解放戰爭中,黨領導的解放區的少先隊、兒童團和國民黨統治區的地下少先隊,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946年,蔣介石反動軍隊進攻解放區,陝甘寧邊區兒童團和晉綏邊區兒童團開展了軍事操練,站崗放哨,救護傷員,積極支前。同時,他們還在解放區的土改運動中鬥爭地主,看守財物,籌集糧食物資,為前線將土做了許多後勤工作。在敵占區,黨的地下組織建立了報童近衛軍、鐵木兒團等地下少先隊組織。他們秘密印發傳單,張貼標語,宣傳革命形勢。他們還巧入敵人心臟,刺探情報提供給解放軍。解放戰爭時期的少先隊員和兒童團員們在戰爭中成長,在戰爭中鍛鍊,真正達到了晉綏邊區 1946年建立少先隊組織時在隊章中規定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少年兒童一代,提高其文化、政治水平,發展其學習各種技能和社會知識,為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培養人才“。

新中國的中國少年先鋒隊

1949年10月1日,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前冉冉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誕生為少年兒童一代的健康成長開闢了道路,為少年兒童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條件。早在1949年1月,中共中央就頒布了(關於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議)。在決議中把建立新中國的少年兒童組織列為團的四項任務之一。10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正式頒布(關於建立中國少年兒童隊的決議)。1953年6月,又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少先隊繼承了革命戰爭年代兒童團的優良傳統,以紅領巾作為自己的標誌,象徵著革命的勝利。少先隊員們在黨團的領導下,以”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作為自己的呼號,投入了火熱的革命和生產學習中去:解放初期,在土地改革、鎮壓xx、抗美援朝運動中都可以看到少先隊員們活躍的身影。他們參加控訴會,參觀上改展覽會,放哨監督地主分子;他們通過讀報和討論,知道暗藏的反動分子還要伺機破壞革命,所以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為了支援志願軍,少先隊員們紛紛給志願軍叔叔寫慰問信,寄賀年卡,還用勞動所得捐獻”紅領巾“號飛機,為保家衛國貢獻一份力量。在三反五反鬥爭中,許多少先隊員參加了”要愛護公物,要愛惜時間,要艱苦樸素,不要損人利己,不要浪費,不要貪小便宜和拿別人的東西“為內容的三要三不要活動。在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少先隊開展了”小五年計畫“活動,收集廢金屬,捐獻拖拉機,種樹、種植油料,支援社會主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