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見習報告總結

次次我們觀察的對象是小班3至3歲半的兒童,他們正出在幼兒期與學齡前期的過渡階段,因此兼有幼兒期和學齡前期兒童認知水平發展和智力發展的特點。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有的很活潑,有的很調皮,有的比較害羞,總之,他們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

從外觀和行為動作上觀察:

體格發育:在本班的兒童中,他們的身高都相差不大,大約是 100 cm,體型也比較勻稱,沒有發現過胖或者或瘦的幼兒。我們選取了一名男生和女生分別去測量身高,分別為104.3 cm, 17.3kg;104.1 cm, 16.5kg。根據正常情況下身高體重的測量公式,這個時期孩子的身高應為91cm左右,體重為15kg。通過我們的測量數據,可以說明,至少在城市地區,隨著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和父母餵養小孩的方法日益科學,現在的孩子在身高體重等方面的指數超過了過去的孩子,發育超前。此時期小朋友的手長的比較胖,手指短而粗,可以完成一般的粗動作,手指的發育還不太利於精細動作的完成。幼兒的頭長占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一左右,軀幹長度與腿長相當。

身體動作發展:幼兒能夠完成的動作有:跑、單腳跳、雙腳跳、下台階、踏步(非同手同腳)、抓舉一些玩具、拿杯子喝牛奶、自己拿麵包吃、在老師的指示下把自己的板凳放好、在老師帶領下作簡單的操、自己脫衣服、翻書、用球拍擊打玩具羽毛球,但只能擊出去無法接球,等等。這個時期幼兒活動能力明顯增強,完成簡單的粗細動作,活動範圍擴大,自己可以自主的去探索外部的世界,好動。

從語言、情感表達和智力認知上觀察:

語言發育:幼兒期的小朋友能夠比較好的表達自己簡單的要求和想法了,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表達自己的主動行動並從中獲得滿足。他們可以與小夥伴進行交流,但一般只是“需要式”的交流,即在遊戲過程中向夥伴索要或提供某物時會有簡短的交流,但不會具體去談論某一件事。他們會說簡單的句子,如“姐姐吃包子”“小手擺擺,小腳踏踏”。他們也會唱兒歌,而且不止一首。在當天的課堂上,老師上課的內容是用“我喜歡….”來造句,表達自己的喜好。老師讓幼兒上台,找出自己喜歡的種類的玩具車,並讓他們說出“我喜歡…顏色的…車”這一句式。一般幼兒不能自己獨立地將這一語句說出來,必須在老師的提示和誘導下才能將句子完整的說出。從簡單的“主+謂+賓”結構的句子到“主+謂+定語1+定語2+賓語”結構的句子的拓展,可以很好訓練幼兒的表達能力,這也是基於這一階段兒童語言發展特點上的。這個時期的幼兒正處於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老師和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說話,以良好的方式的誘導,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

情感表達:幼兒期的兒童情緒日漸複雜、豐富,有明顯的喜怒哀樂,會有不良情緒以及情感反應。他們表達感情的方式很直接,喜歡一個東西就會笑,愛不釋手,圍著它團團轉;討厭它就馬上扔掉,甚至會哭鬧。性格比較“強“的孩子表達的會更為激烈些,比如哭、喊、叫等。經常被家長訓斥或以致欲望的孩子則表達的比較含蓄,不是很大膽的將情緒釋放出來,害怕周圍的人再次抑制自己的欲望。

智力及認知:3歲左右的幼兒能夠比較清楚的區分常見的顏色和物品的種類,如在擴展語句的練習中他們能分清楚玩具車的種類和顏色。同時,他們能夠區分簡單的人物差別,如老師、姐姐、阿姨、叔叔、哥哥。他們的創造力強,會自己探索一些玩具的玩法。他們對時間也有一定概念,如在老師的提問下他們能大致回憶出周末跟父母去群光購物了。

認知上,根據皮亞傑的觀點,運籌前期的兒童無思維邏輯能力,2至4歲時語言能力提高,開始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能理解他人的觀點,常以自我為中心。如在與我們遊戲的過程中,他們全憑自己的興趣來親近我們,不太在意周圍的小朋友是什麼樣的想法,對我們的教導和建議採取著將信將疑的態度,不太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