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重點中學關於轉變辦學思想的實踐報告

近年來,xx市xx中學這所老校的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一些通過應試教育完成早期“資本原始積累”的學校積聚了豐厚的財力、師資、社會聲譽而成為了大校或名校。他們又憑藉這種優勢又在素質教育的比賽中扮演領跑者。尤其是在生源大戰中,我們學校作為保底學校經常處於尷尬境地。我們招收的一般是基礎差、學習差,且家庭關係貧困複雜的學生,這好像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死結緊緊地勒住了學校發展的動脈。生源的困境造成了學校教師巨大的失落感和挫折感,由此帶來優秀師資無情流失的困境。流失的背後,是學校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和重大損失,更可怕的是它還帶來了人氣的喪失和人心的渙散。為適應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我們必須從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到教學方法,都要邁開較大的改革步伐,為加快人才培養的速度與效應不斷探索、實踐。

1、確定人人能成才的辦學理念

優質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是客觀存在的,教育資源仍將在相當的時間內繼續保持這種不均衡也是客觀現實,學校的困難將在很長時間內延續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那么,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麼?

關鍵在於我們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來丈量原本就不一樣長的學生,關鍵還是一個培養目標和評價標準的問題。用一句通俗化來講,就是“換一個眼光,換一個角度,換一種心情來看世界,世界也許就不同了。”基礎教育:高中畢業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進入國家級的重點大學。培養能夠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的普通勞動者的教育,也應該是成功的教育;能發掘學生的民族藝術、美術、音樂、體育特長,也應該是成功的教育。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問題本身,而在於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只需要用多元化的視野和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來看待學生,也許每個學生都不再是難題,而是一份意外的精彩!於是,我們從學校現實出發,提出了“人人能成才”的辦學理念。

“人人能成才”的理念內涵中,“能”強調了學校在實施公平和諧教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它要求學校要樹立嶄新的人才觀和全新的育才觀,積極主動的為培養人才做物質、精神、理念上的準備;“人人”則強調了我們教育對象的全面性和廣泛性,每一個學生都是我們珍惜的教育對象;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和諧教育觀和全面成才觀的受益者;每一個學生都應該為自身即將進入社會做好智力和心理的準備。當學校真正樹立了“人人能成才”的觀念後,會有“暮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教育過程自身具有多元特徵。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學校發展應與時代特徵相一致。多元化的教育觀,多元化的發展觀,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全面的成才理念,受益的是學生,支撐起的是xx中學的素質教育的發展道路。

2、建立全面的貧困生的資助體系

我校面向xx市城鄉結合部,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學生來源的複雜性。在社會正處於巨大轉型期的大背景下,學生的家庭也經歷了巨大的衝擊。經過學校德育部門多年的調查,在我校讀的學生中,離異單親及主要家庭成員下崗失業現象普遍存在,學生家庭普遍經濟困難。

“人人能成才”首先要保證讓每一個困難學生能夠完成學業,能夠成人成才。這是學校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教育公平性的重要體現。為此,學校建立了完整的班級——年級組——學校三級資助體系。

在班級中,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基層組織高度關注貧困生的學習和生活,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突出平等性,盡力消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對貧困生的歧視性因素。同時,在班主任的心中,則始終把照顧貧困生放在優先地位。班主任通過走訪的方式,深入學生貧困家庭,了解貧苦家庭現狀,力所能及的幫助貧苦學生家庭解決現實困難。當貧困生的父母親和學生本人發生疾病,意外傷害的時候,班主任都會組織學生幹部和代表上門慰問,在第一時間把班級的關懷送進困難學生家庭。

在年級組中,各年級組建立了貧困生檔案,及時了解學生的就讀狀況。部分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個別學生家庭突然發生重大變故,很多學生表現出來明顯的棄學情緒,有的學生悲觀失望,無心戀學;有的擔心家庭經濟收入無力負擔學業,動搖不定;有的甚至瞞著家長和老師,利用晚上和假期,外出打工。所有這些狀況都由班主任及時反饋到年級組,由年級組統一作出減免雜費的決定,切實減輕困難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幫助學生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