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院公共事務中心社會實踐報告

2. 其次,社保中心科長向我們簡要介紹了整個機構設定以及具體職能,並安排我們到養老保險的送老師處實踐學習。由於社保關係到個人的切身利益,精確性與細緻性相當重要,所以具體交給我們的工作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么多。但我們還是在努力的證明我們的能力。然而這也讓我們明白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必須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熟能生巧,才能讓人放心。

3. 隨後,我們學習了填寫已報案人的慢性病報賬單,即是填寫已報案人的基本信息並加以蓋章,作為日後領取醫療保險費的有效憑據。工作中,我們由於疏忽犯了一個小細節,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不過最後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改正了過來。這讓我們明白了,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須認真負責,細節決定成敗。

4. 最後我們對已報賬的醫療賬單進行蓋章註銷,對已報人員進行編號,及對一些慢性病患者進行網上報案和紙制資料的收集。

小結:在這幾天的學習實踐工作中,我們感受了在油企的工作環境,克服了外界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困難,收穫了很多在大學校園裡根本無法學到的知識。其中,最讓我們難忘的事他們那種對工作的細心與責任,對每項工作都嚴格把關,不容許任何錯誤的出現,努力做到最好,切實保障領導員工的根本利益。

實踐是一次歷煉,實踐是一次機會,實踐是一種成長,實踐是一種精神。在這次實踐中,雖然有過苦,有過累,哭過,笑過,開心過,但我們也變的更加成熟,更加堅強!

(2)知行心得,感概總結

總結起來,川西北之行,是短暫的,這我都不知說了幾百遍,但是還想說。因為,這樣有意義的實踐,不是每一次都能有的。它要“天時,地利,人和”,還要有隊友們十足的吃苦精神和團結協作、創新精神……而且一個團隊里最不可少的就是積極樂觀的心態,藐視八方的勇氣和折衝樽的能力……這些,我們雖不完全具備,但我們努力去具備它了,這些給我們後來的實踐是帶來很大的好處的。在這裡感受也頗多,可真正想說的,想了一個多月,現在把它寫了出來。什麼才是真正的實踐呢?我們該怎樣更好的去實踐?這就是筆者實踐歸來困擾他的問題! 大學裡的實踐,眾所周知,倒是一件方興未艾的事業,它常葆著生機和活力。說到生機和活力,不僅僅是因為它有及其廣泛的運作空間,有著眾多人參與,更因為他有深厚的理論源泉,其巨大活力深深植根於中外實踐教育思想和各門個派的實踐理論中。

在中國古代,實踐的思想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幾千年居於傳統文化主流,在其思想核心中,實踐的思想也略見一斑。孔子不就力致推行“踐仁體道”的思想嗎?他早就指出“吾始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他不是也在強調休心養德必歸於“行”嗎?言行一致,以行來驗證言。因此,我們也就很容易明白“踐仁體道”就必須親身體驗才是可行的。

荀子言“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很明白的指出了行的重要性。

宋代朱熹老先生提出:“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他用辯證對比的方法輕鬆簡潔的闡明了這個道理。他認為:“大抵學問只有兩途,致知,力行而已,”“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則知之愈明,”“學為之功,旦要行其知”他明確的指出“知,行”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他把對實踐的認識提到和求知的態度,在當時算是很了不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