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XX年暑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時如流水,光陰似箭。轉眼間,一年的大學生活已悄然逝去。

生活在象牙之塔中的我,也早已把曾經的理想與抱負拋到了九霄雲外。因此,我決定要改變自己,學會體檢生活。隨即,暑假找一份工作成了我迫不及待想要完成的事! 為了配合XX年北京奧運會,敦煌研究院隆重推出了《絲路放歌 情系奧運———XX年敦煌藝術大展》,而我則非常榮幸的成為了此次敦煌展的一名志願者講解員。

眾所周知,敦煌石窟世界聞名,它的輝煌過去再為人所知,竟起於19××年一次傳奇性的發現——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舉世矚目,震驚中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時逢晚清國勢衰微,列強橫行,藏經洞文物慘遭浩劫,其結果是發現的數萬件文物流散異國他鄉,寫下中國文化史上最傷心的一章!待到國人驚魂甫定,回首西顧,猶幸它母體——敦煌石窟本身,依然靜默地屹立在大漠深處,遺留下大量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成為世界上連續營造時間最長、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和文化寶庫。

百年滄桑,古老的中華重新崛起於世界東方。敦煌藝術寶藏得到精心保護,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關愛和欣賞,每年都迎來數以萬計的四海賓朋旅遊觀光。這次敦煌展的意義重大,她向世界展示了敦煌石窟藝術和藏經洞文物的精華,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並昭示國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再造新的輝煌!

這次展出為了讓觀眾對敦煌有個全面的認識,我們的展出分為以下幾個大塊:

1.序幕展示 敦煌的文化背景

2.輝煌燦爛的敦煌石窟藝術

3.敦煌藏經洞的發現與被劫史實展示

4.敦煌藏經洞文獻展示

而我們的講解就是帶領著遊客們全面的欣賞這些瑰寶!1.序幕展示 敦煌的歷史文化背景

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會在敦煌留下這么多的文化遺產?這就要從歷史追溯淵源。答案就是:絲路咽喉,文化重鎮。敦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它南枕祈連,襟帶西域,鳴沙為環,黨河為帶,前陽關而後玉門,控伊西而通漠北,是古老的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薈萃和集散之地,也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自西漢張騫通西域後,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XX年)建敦煌郡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共處的地圖,歐亞大陸諸文明及多重交通網路在此交匯,是中國一體多元的區域文化重鎮,也是古代中國與世界文明交往最頻繁、影響最深遠的地區!

2.輝煌燦爛的敦煌藝術石窟藝術

輝煌燦爛的敦煌石窟藝術。這是展出數量最多,也是最吸引觀眾之處。圖版展示的敦煌石窟建築、敦煌石窟彩塑、敦煌石窟壁畫等等。如開鑿於南北朝西魏時期的249窟,此窟壁畫內容中最富特色最有情趣的是窟頂四披的壁畫。覆斗形窟頂,中心飾垂蓮藻井,四披“圖畫天地,品類群生”;上部天空,是神仙的境界,正披畫阿休羅王、前披畫摩尼寶珠,都是典型的佛教題材;右披和左披畫東王公和西王母,較多的體現神仙心想;四披下部繞窟一周則儘是山林野獸及狩獵等地上人間的生活場景,構成天地神人共處的想像空間。從文化角度來說這裡壁畫的內容融合了佛、道和中國古神話。我們可以看到佛教中的阿修羅,道教中的飛仙、東王宮、西王母,還有古神話中的風雨雷電四神。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佛教從古印度傳入我國,深受我們文化的影響,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佛教和東南亞的佛教有很大的不同。更能反映這種中國化的還有這座石窟兩側壁畫中央的說法圖,在說法圖里我們看到四尊飛天,有兩尊是典型的西域式飛天,她們的特點是上身全裸;而與她們形成對比的則是身著大袖長袍的中原式飛天。我們都知道正是我們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才產生了大袖長袍的中原式飛天。文化的交融在這裡又一次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建於初唐的220窟,記載了明確的開鑿時間,典型的家族窟,翟氏家族歷代供養了300餘年。莫高窟中的特窟,建於盛唐時期的45窟,正壁佛龕中保存非常完好的佛、弟子、菩薩、天王塑像,美侖美奐,形象逼真。在這裡你可以體會到什麼做盛世唐風。榆林29窟,帶有濃厚的西夏特點,走進她帶給你一種神秘感。莫高窟17號窟,她的另一個舉世聞名的名字———藏經洞。中華文明的瑰寶,中國近代的劫難,從這個不到十米見方的窟里,是怎樣的滄海沉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