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鄉支教社會實踐報告

無論怎樣,在其他兩位隊友的配合下,還是很順利完成了授課工作。讓我感到最開心的是終於實現了自己年幼時做老師的夢想。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站在講台,拿著粉筆,面對學生講課的愉快心情。也讓我對教師這一行業有了更深的體會。我想,當我回到大學,坐在教室的時候,會更加認真地去聽課,因為我知道,這是講台上的老師的最期望得到的尊重。

我沒課的時候就去聽別的隊員上課,發現課堂氣氛活躍的課都有些共同點: 一,講課的老師在課堂上像個綜藝節目主持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把班裡的學生進行分組,整堂課都是各組之間進行搶答問題pk,分出勝負。上數學、語文、英語這些課隊友們都可以把課堂氣氛搞得那么活躍,我在聽這些課的時候,都感覺到特別的興奮和激動,也一起投入到課堂氣氛中了。聽完課後,為學生的機智靈活感到驚嘆,更為講課老師的創新的教學方式感到折服。

事實上,在上課時候只能片面了解一些學生的反應能力或是知識水平,如果要真真正正去了解一位學生,想知道他們有什麼困難要幫忙的,那這真得花心思。利用課餘時間和他們打開心扉暢談,是個不錯的方法。如果老師想去跟學生交朋友,想去了解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只要有“誠心”,是不難的。我們這支隊伍中的人,都是很喜歡學生的,都想在支教這段時間可以給與學生最大的幫助和交予他們最多的知識,不管是成績好還是成績不好的。我們抱著真誠的態度去與學生交往,所以,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他們心中的小秘密,或是生活中的困擾都會跟我們說,希望我們可以給他們建議或是幫助。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如,與朋友相處不愉快、不理解爸媽、早戀、成績下滑等。這些問題我們這些大學生們在中學時代也曾經遇到過,我們就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給他們建議,幫他們想辦法解決。

這與講台上上課不一樣。講台上的課是已經備好的,在講之前是有打好稿的了。而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就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中提取經驗方法來跟他們說。如何說,怎么表達也是很重要的。這就是平時大學裡老師們強調大學生要在學會的“溝通能力”。

由於我們的真誠與努力,這一次的三下鄉支教,大家都圓滿完成了任務。我們不僅收穫了知識,體驗了生活,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次下鄉,我們服務了社會,回報了社會,傳承發揚了志願者精神。我們將繼續前行,努力學好本領,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