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報告:經濟發展篇

XX年8月2日,xx大學南門外,搭乘盛京淅淅瀝瀝的小雨,xx大學碩博足跡社會實踐團即將踏上奔赴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xx鄉的征程,一個耕生在大山裡的黔北小鎮。從xx到西南,歷白山黑水至雲貴高原,六顆赤誠之心讓距離成為過眼雲煙。雨依舊下,列車鳴笛,夢想啟程……

兩天兩夜的行程過後,我們終於踏上了遵義這片紅色的土地,我們沉醉於革命老區的迷人魅力,呼吸著山城清晨新鮮的空氣,感受著寧謐祥和的氣氛。稍作休整,我們與xx的歸程鄉親一起,適往xx。

西行的客車上,我們看到崎嶇的盤山道,秀色竹林,葳蕤茶田,悠閒的水牛,重疊的青山,還有質樸熱情的村民,更有背竹簍的可愛老人。三個小時的行程過後,終點xx,起點亦xx。

次日清早,晨光泛起,民聲繚繞,隨著集鎮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們開始了用腳步丈量xx,用鏡頭勾勒xx,用對話呼吸xx,用心靈感受xx的歷程……

我們行在xx的鄉間,走遍下轄的九個村落,與餵鴨路上的小女孩對話,與趕赴集市的老人家問候,與打工歸來的人父寒暄,與xx的秀美山川同行,與留守兒童遊戲,與空巢老人相伴。一年一度的廟會上我們體會著古樸山村的風土人情,下壩村的“陽光課堂”里我們感受著祖國花朵的蓬勃朝氣,鄉鎮府的座談會上我們聆聽著基層園丁的肺腑之言。

繼續行走在鄉間,我們用心感悟,用心思考,聆聽著它的歷史,感受著它的美好,探尋著它的故事。我們,將沐浴在這淳樸的民風、起伏的山巒、清透的溪流、純粹的笑顏中,恪守“足跡訪基層,踐青春之行;諫言新xx,勵青年之志”的實踐願景,與夢想一同,鐫刻青春,建功韶華。

青山綠水間,我們展開用腳步丈量xx的行跡……

陽光課堂

第一篇 “根深葉茂”——xx經濟發展篇

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根本保證,而由於我國農村人口龐大,農村經濟發展尤為重要,受到各級政府及領導的高度重視。

中共xx屆五中全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並強調“要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這是中央順應“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從中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新階段的實際出發,著力於解決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急中之急的“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順利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宏偉事業所做出的與時俱進的戰略決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城鄉協調發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保證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參與發展進程、共享發展成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我們正在建設的小康社會,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其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因此,我們要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進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發展經濟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農村集中了我國數量最多、潛力最大的消費群體,是我國經濟成長最可靠、最持久的動力源泉。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使億萬農民的潛在購買意願轉化為巨大的現實消費需求,拉動整個經濟的持續增長。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社會和諧離不開廣闊農村的社會和諧。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更好地維護農民民眾的合法權益,緩解農村的社會矛盾,減少農村不穩定因素,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xx大學“青春建功走xx”社會實踐團隊赴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xx鄉的實地考察研究,在對xx經濟發展現狀考察實踐的基礎上,發現其當下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新農村建設實際與自身專業所長,尋找相應應對措施,最終對實踐活動進行成果展望,希望更好服務和發展xx的經濟建設事業。

一、經濟現狀

(一)生產規模

xx鄉礦產資源有限,工業基礎薄弱,經濟來源以外出打工和農業生產為主。農業經濟來源主要有三大支柱產業:烤菸、茶和特色農業(包括魔芋和何首烏)。其中烤菸種植面積7500畝,每年收購量達150萬斤,年產值約1500萬,純收入600~700萬元。茶園25000畝,投產5000畝,每畝年產值約8000元。政府對此扶持力度較大,免費提供茶苗和種植技術,建設加工廠房五間。魔芋種植農戶有227戶,種植面積449畝,每畝產量達10000斤,收購價1.5元/斤,採取訂單銷售的模式,是未來重點發展的一個方面。何首烏種植面積達3500畝,人均每年純收入可達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