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報告:經濟發展篇

4.自然災害影響巨大

特色農業生產受自然風險的影響較大。自然風險是指由於自然災害(主要指氣候因素)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和其它產業相比,農業生產受自然因素的制約較大,自然環境和自然條件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xx鄉地處雲貴高原,氣候環境惡劣,因而氣候變化對xx鄉特色農業生產的影響非常大。特色農業的發展主要依賴於特有的自然條件和地理條件,自然風險的存在使得特色農業生產的產出和收益十分不確定。因此自然風險的存在制約了特色農業的快速發展。

5.特色農業認識不足

對於特色農業的正確認識不足。由於特色農業還處於發展初期,因而在一些地方對其的正確認識不足。如認為特色越多越好,因此在發展中就出現了不顧實際和自身能力的“遍地開花”式的所謂特色農業,最終導致了各地的產業結構趨同、產品結構趨同,造成產品競爭力下降,反而失去了特色。又如認為發展特色農業就是變賣資源、發展規模越大越好等錯誤認識。這些錯誤認識的存在將導致特色農業發展偏離正確方向,甚至於誤入歧途,因此必須予以糾正和澄清。

6.種植技術參差不齊

農戶種植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制約了特色農業的大力發展。據調查了解,村民反映自己所種植的魔芋和何首烏多是模仿他人的種植方式進行種植,所受到的農技培訓也是小規模定期的培訓,而且次數較少。同時,雖然農戶接受了培訓,各民眾的接受程度不同,種植、管理水平有高有低。這樣就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特色農業的大力發展。

(三)產業化進程方面

農業產業化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把產供銷、農工貿、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制。

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農產品供應鏈的管理所能帶來的效益是極其叫觀的。農產品的供應鏈,是指農產品從收購、加工、運輸、分銷至最終送到顧客手中的這過程所組成的環環相扣的鏈條。xx鄉農產品供應鏈現狀的主要特徵為:

1.核心企業弱小

核心企業弱小,供應鏈組織困難。拿茶業來說,與鄰近的鳳岡縣永安鎮田壩村相比,這一問題尤為明顯。田壩村初具規模的茶莊有十餘家,其中也不乏龍頭企業。這些企業的發展,帶動了所在地區茶業發展的產業化,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休閒旅遊業等。

2.市場主體分散

市場主體過度分散,缺乏供應鏈的概念。農業產業鏈中的市場主體主要是分散經營的農戶,市場意識淡薄,總體索質較低,即使是合作社,規模也較小。用供應鏈的觀點考慮農產品的經營是很難實現的事。

3.加工環節薄弱

加工環節薄弱,對消費者的需求考慮甚少。農產品的深加工問題雖然受到各層而的關注,但最終消費者的需求與價格接受能力信息傳遞不暢,占據這部分價值空間的推動力依賴於組織和分工,規模效應也必須有組織才能實現。

4.物流發展滯後

物流業發展滯後,基礎設施嚴重不足。長期以來重農輕商的觀念使得很多人認為經商是不務正業的表現,農村把從事運銷的人稱為販子,多少有些貶義。農村道路、通訊條件差,包裝、運輸、存儲業的落後加劇了物流的不暢。

5.產業聯繫不緊

農業與非農產業聯繫不緊。產業聯繫是伴隨著社會分工而出現和發展的一種經濟現象,在社會化大生產和現代化進程中,農業與非農產業之間必須形成廣泛的產業關聯,以向社會提供商品為基本目標的,並通過一定契約關係、利益關係直至是組織關係建立起穩固的業務關係。當前,一些地方發展農業產業化,不是在農業的圈子打轉轉,就是考慮如何從農產品在流通領域打開銷路,最多是追求農副產品的加工。沒有把向社會提供商品作為最終目標,也沒能考慮如何使農業與非農之間去建立以利益為紐帶的契約關係和組織關係,形成直接和穩固的業務聯繫。

三、建言獻策

(一)加快建設現代農業

建設現代農業需要政府和農業生產者的共同努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生產者和其他市場參與者是建設現代農業的主體,任何建設現代農業的目標最終都需要通過他們的努力來實現。但是,政府職能的發揮對於現代農業建設的進程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央連續出台了三個一號檔案,對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與此同時,建設現代農業獲得了高度的重視,被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來加以強調。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關鍵是切實加大國家財政對農業的各項投入,大力加強農業的基礎設施,全面提高政府的公益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