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社會實踐報告範文4篇

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迎面是一座長18米、高5米的大型鑄銅浮雕“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頂部由15個方形藻井組成,懸掛著8口方形古鐘,象徵著八年抗戰,蘊意著中國人民抵禦侵略的警鐘長鳴。再往裡走,是一幅幅圖畫——日本對盧溝橋的侵華罪行和中國軍民奮起抗戰的壯烈情景。在參觀中,我感受到在那個危難時刻,中華民族一致抵禦外敵的那種“團結”的精神,形成了真正戰勝日本侵略者的無堅不摧的力量。繼續向前走進其他展廳,我們可以看到紀念館內通過大量的歷史圖片和實物、文物、雕塑、模型,現場模擬數場景、影視片及文材料等豐富形象的方式展示了中華民族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慘痛歷史。展廳內威嚴的巨幅雕塑,不同主題館內展出的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照片,一件件見證歷史的文物,強烈的激盪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駐足在三維模擬場景前,似乎又把我們帶回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東北抗聯、保衛華北、地道戰、狼牙山五壯士、台兒莊大捷、楊靖宇、趙一曼、放牛娃王二小,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一個個雕塑無一不向我們講述著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展廳中《日本侵華罪證展》、《侵華日軍化學戰罪行展》、《日軍731細菌部隊罪行展》、《台灣同胞抗日鬥爭圖片展》、《中國戰區中美蘇空軍聯合抗日史實展》、《為抗戰吶喊——中國共產黨與抗戰文藝》等專題展覽向我們展示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中國軍民英勇抗日的可歌可泣的事跡。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一場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永遠銘記。中國戰場同時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貢獻。

還記得在第一展廳,一幅幅展板,一幅幅真實的照片,還有“九·一八”事變北大營沙盤模型。走進去,真是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我走入了當時打仗的指揮間。逼真的模型顯現出了在當時全中國人民與日本人激烈的情形。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我軍的將領,臨危不懼,將國家大難事為己任,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第二展廳,“一二九運動”的浮雕令我印象深刻。浮雕上刻畫出的人物栩栩如生:有喊抗日口號的人,有手拿圖書的知識分子,還有團結一心的老百姓們,老百姓手拿抗日標語,嘴裡不停的喊著抗日口號;臉上的表情很嚴肅,讓我知道了當時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其中,有一幅照片令我難忘,照片上有一個剛剛幾個月大的嬰兒,他穿著破爛的衣服,腳上穿著一雙很小的鞋。他坐在鐵道上無助的哭泣,而這個小男孩兒他為什麼會哭泣?這張真實又扯痛了人們的心的照片,給了我們答案:他的家被日本人實施的大爆炸給炸毀了,爸爸媽媽也被壓在廢墟里,瓦片、屋頂、窗戶……在地上凌亂的一個壓一個。戰爭是無情的,而正是這些帝國主義侵略者們,讓如此幼小的孩子的心靈受到了創傷。

英傑已逝,青史猶存,刻骨銘心。

煙柳又綠,國恥莫忘,更當奮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複習歷史,是為了不忘記那段歷史。因為無論何時,忘記歷史,將意味著背叛;忘記歷史,歷史還將重演。沒有知識,沒有穩定,沒有強大的祖國就要挨打。刺刀與洋槍在敲開沉重國門的同時,也用血淚與屈辱教會了我們:要想跨入世界強國之林,贏得世界的尊敬,只有自強不息,奮鬥不止。那場戰爭離我們當代青年是越來越遙遠,但我們如果因此而忘記那場戰爭,不吸取教訓,那就是在我們脆弱的靈魂中安下一顆定時炸彈,自己埋下悲劇的種子。我們愛好和平,但更應該知道怎樣保衛我們的和平。我們應當背負著恥辱鑄成的歷史,用哪怕幾代人的奮鬥,去實現一個偉大的承諾。

從抗日戰爭紀念館出來,我們又去參觀的曾經那令人憤恨的“九·一八”事變發生的地方,那個記載著文化,同時也記錄著國恥的地方——盧溝橋。

盧溝曉月,燕京八景,這曾一度是我國古代文化與藝術的見證,是我們偉大的勞動人民的智慧的見證,更是我國繁盛的見證。通過採訪我們了解到盧溝橋長266.5米,橋上兩側共有1.4米高的望柱281根,兩柱之間由刻著花紋的欄板相連,每個望柱頂端都有一個大獅,大獅身上雕著許多姿態各異的小獅,漫步於橋上,看著兩側欄桿的石獅子,驚嘆於先人的雕工精巧,獨具匠心。然而,正是這些石獅,在七十年前的那場戰火的洗禮中,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這裡踐踏我中華土地,更目睹了我們忠勇無畏的先輩們,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東瀛倭寇,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了中華民族不屈的尊嚴!

想我堂堂中華,泱泱大邦,引導了世界幾千年的文明。然近代以來,國勢日衰,列強入侵,一時之間,華夏大地狼煙四起,烽火滔天。一個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一片片大好國土被迫割讓, 1842年,簽《南京條約》,租借香港島給英國99年;1860年,《北京條約》,割九龍司給英國;1858年通過《中俄璦琿條約》,割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萬平方公里土地給俄國。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割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葉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里土地給俄國。1864年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巴爾咯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土地給俄國……最後,連日本這樣的蕞爾小國也可蹂躪中華,甲午海戰,奪我台灣、澎湖列島。1931年9月18日,製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東三省,扶持偽滿洲國,繼而占我熱河,奪我資源,奴我人民。1937年7月7日,更是製造蓄謀已久的"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八年抗戰,日寇屠我同胞三千五百萬!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中國弱,中國沒有強大的國防保護自己的國民。前車之鑑,國無防不立,國不強必亡!

七十年,轉瞬即逝,曾經的硝煙已然消散,然而舊橋面的大小石坑,卻依舊在訴說著曾經的艱難。

烈日當空,石雕上歲月的刻痕顯得更加清晰,而這些石獅卻更顯得昂然挺立。從它們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曾經的先輩們視死如歸保衛祖國的精神,我們也看到了中華民族正頂著驕陽,走向輝煌的未來。

永定河上,波濤已止,宛平城裡,國恥難平。如今的宛平,盧溝橋與抗戰館相望,抗戰雕塑園裡,游者如織,以此,來回憶反省歷史;以此,來祈禱在抗日戰爭中陣亡的3500萬亡靈!抗日英雄永垂不朽!古老的長橋記憶著歷史的滄桑,銘刻著歷史的教訓。昨日烽火硝煙,,歷歷在目。前是不忘,以史為鑑,中國是大國,只有發展自己才能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大力發展國防,才能保衛我們的人民與祖先留給我們的每一寸土地。

XX暑假抗戰訪談實踐報告範文

今年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從1945到XX,七十年過去了,七十年很的確很漫長,但同時又很短暫,七十年的鳳雨歷程恐怕只有那些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老一輩革命家才能描述的最為真切了。他們是這七十年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你若向他們問起,在他們閒談之餘,抗日戰爭則必定是最讓他們青筋暴起的回憶。7月15日至20日,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院糧食工程學生“追尋抗日精神”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懷揣著對革命先輩的敬仰,對抗戰精神的追求,分兩組分別赴首都北京和鄭州周邊開展了為期5天的名為“感悟歷史,尋找真正的抗戰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

此次活動採用問卷調查,參觀抗戰遺蹟,參觀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相關展覽方式進行,調查人數二百人,涵蓋當地不同年齡、性別及收入不同的家庭。而參觀抗戰遺蹟及展覽,更使我們深入領會了抗戰精神,也使本次實踐活動成為人生中一次難忘的記憶。

實踐第一天,早上06:08,北京組小分隊一行6人抵達北京西站,一夜的顛簸與疲憊都在首都不甚涼爽的晨風中盡數散去,我們心中充斥著激動,每個成員都躍躍欲試。

8點20左右,小分隊抵達此行第一個目的地:宛平城。宛平城在盧溝橋東,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萬平方米。“七七事變”爆發前夕,駐守宛平城的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110旅第219團3營及保全第1旅第2團第2營,共1400餘人。7月8日凌晨,日軍進攻盧溝橋和宛平城,中國守軍在此堅決反擊。

還沒進宛平城,一股濃濃的歷史感已經撲面而來,宛平城牆上斑駁的彈孔和牆下蒼虬的松樹,無聲的向我們訴說著當年的歷史。剛一進城,小分隊發現了一隊整齊穿著黃色隊服,拿著紅色小旗的爺爺奶奶們,上前詢問才知道,他們是當地誌願者,維持“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館前的秩序活動的,老人家說起來十分自豪,正好“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也是小分隊的目標,我們便一起走進去。抵達紀念館,離開館時間還有40分鐘,但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等候:周末出行的一家三口,外地來的遊客,還有當地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參觀的國小生。此時爺爺奶奶們已經開始維持秩序,小分隊也開始了我們的工作——進行問卷調查。

我們將調查問卷分發給不同的人群,抱著孩子來的父親母親,換崗下來的保全,牆邊喝茶遛鳥的爺爺,還有等待參觀的人們。不論老人。青年人還是孩子,大家都有著相同的認真的臉。不經意間,已經到了開館的時間,小分隊和眾人一起排隊領票進館。美麗的講解員為我們講解了館內展覽,從九一八事變的恥辱隱忍到七七事變的爆發再到最終取得勝利的歡呼雀躍。我們的心也隨著時間的發展或起或伏。看到長廊里刻滿了的烈士的名,我們已經忍不住有了淚意。

離開紀念館,小分隊來到了盧溝橋。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而其為人聞名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站在盧溝橋上,眺望永定河,下午的陽光撲啦啦兜頭澆下,時光仿佛定格在那個特別的日子,我們,似乎又聽到了七十年前的那陣槍炮聲……

實踐第二天,小分隊來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從捷運口出來,小分隊先是為進廣場嚴格的安檢吃了一驚,進入廣場後,小分隊先是來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天安門以南、毛主席紀念堂以北,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的中央。紀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塊石材,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103噸,鐫刻著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背面碑心由7塊石材構成,內容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碑文。我們靜靜的佇立在紀念碑前,一塊石碑,可能寫不出歷史的發展究竟,但站在石碑前,我們卻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抗日精神的力量!正是這股力量引領無數人前赴後繼,終究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離開人民英雄紀念碑,我們站在了天安門城樓前,為了迎接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天安門城樓的部分區域進行了修繕,我們沒能看到天安門城樓的原貌。傍晚突然下起了雨。雨中的天安門別有一種大氣與莊重。雖然天安門進行部分修繕,但依舊可以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小分隊沒有帶傘,雖然淋著雨但我們仍無法匆匆路過。大雨沖走地上的塵,似乎也沖淨心上的塵…

實踐第三天,如果說第一天是歷史古蹟的直觀衝擊之行,第二天是精神心靈的雙重滌盪之行,那么今天絕對算是抗戰藝術的全面感動之行。

首先,小分隊來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這裡我們參觀了“抗戰與文藝——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館藏文物系列展”;於此同時,小分隊依舊進行著我們的問卷調查工作。我們發出去一張張問卷,有的人接受有的人拒絕,還有的人願意同我們講講他的故事。我們有幸採訪到一位爺爺,七十歲高齡的爺爺看上去精神矍鑠,不過五十的樣子,爺爺並沒有向我們透露姓名,卻說了他是從事藝術文化研究的研究生導師,並為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爺爺跟我們講了他對抗戰精神的看法“那是我們的民族氣節,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大助力!”爺爺還說:“現在的有些人不尊重歷史,拿歷史當兒戲,這是很可怕的,抗戰精神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丟了民族精神無異於背井離鄉。”聽了爺爺的話,我們心中對於抗戰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之後,我們來到了中國美術館,在這裡我們進行了北京市中最後一部分的問卷調查工作,在中國美術館中,吳印鹹老先生的攝影藝術展還原了那段振奮人心的抗日時光,它像一把重錘錘擊在我們心上。照片中的人們衣著破舊甚至負傷,但從兒童到老人,大家的臉上都有相同的堅定,那份堅定甚至讓人忘記了他們的貧困與傷痛,那堅定是對壓迫的反抗對自由對勝利的嚮往,是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央美術學院「接力」創作展更突出了青年一代對歷史的思考與銘記。晚上,我們離開了北京。

實踐第四天,我們來到了鄭州市二七廣場進行問卷調查活動,入伏天的二七廣場有41度的高溫,在烈日如炎的二七廣場,在尋找身邊的不同人群,在被接受拒絕了許許多多的遍數。或許這份簡單的調查問卷顯得單薄稚嫩,卻是我們前期大量準備反覆修改的結果。最終,我們成功結束了問卷調查的工作,小分隊成員也成功曬黑了,可我們心情是明朗的,為我們的成果感到喜悅。

實踐第五天,外出的活動已經結束,實踐工作卻還在繼續,調查結果的分析處理讓小分隊成員操碎了心。可我們還是堅持下來了。

抗戰70周年關愛老兵社會實踐報告
抗戰社會實踐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關愛老兵,聆聽老兵內心深處的抗戰故事,重溫民族記憶。XX年7月1日,南陽理工學院張仲景國醫學院“走訪拾光”團隊一行11人,在我院黨總支副書記馬長新的帶領下,赴南陽市臥龍區七里園鄉達士營村、白河雙鋪辦事處慰問梁玉林、曹振德兩位老兵。

1.關愛抗戰老兵

當天上午一大早,“走訪拾光”團隊一行11人便帶著大米、花生油、雞蛋、面等物品來到梁玉林、曹振德兩位抗戰老兵的家。我們給老兵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和老人聊天、聽老兵講述抗戰經歷、給老兵進行義務身體檢查……

2.聆聽老兵故事

“1945年冬天,那年我才十八歲(虛歲),就報名參軍了,當時我所在部隊為117師,師長是廖運升。”說到抗日戰爭,老兵曹振德便打開話匣子。

“我追隨部隊到過廣西、安徽等省,參加過中原會戰,那場戰爭真是激烈,到處都是死人。”老人繼續講著。“記得有一次戰役,敵人火力太強,已經打到我們警衛排了,我們只能掩護長官撤退。”老人今年90歲,但抗戰的經歷卻是他永遠的記憶。

梁玉林老人生於1919年,臥龍區七里園鄉達士營村人,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考上了國民黨在南陽開辦的“軍事幹部訓練班”,而後又到武漢培訓。1940年末,梁玉林被分配在87師,“我被分配到連里當指導員,上邊命令我們從靈寶過黃河到山西長治一帶,那裡有中條山,老日也在那裡,我們就是去打他們哩。夜裡不到二更,日軍發起進攻,營長要求士兵們等到能看清敵人時才開槍。我的任務是對敵人喊話,毛老魯,唉拉可勞斯(音)……意思就是投降吧,繳槍不殺。我記得可清了!”老人的抗戰故事,我們聽得入神。

3.獻禮抗戰勝利七十周年

聆聽老兵的抗戰故事,讓我們親身感受和了解當年抵禦外敵的那段歷史,這是一場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也明白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常回家看看,給家人多一點陪伴。

除走訪慰問老兵外,我校社會實踐分隊還在當地成立我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基地引導更多同學來關愛老兵。而且將撰寫老兵抗戰事跡,用本次採訪的影音資料製作成走訪紀錄片,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也為為老兵獻一份“記憶”之禮。

抗戰70周年參觀革命聖地西柏坡社會實踐報告
抗戰社會實踐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XX年7月19日,信息技術學院探訪紅色基地實踐隊在平山縣西柏坡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一二•九”運動80周年等重大紀念活動為契機,信息技術學院探訪紅色基地實踐隊決定前往西柏坡進行實地探查參觀。

7月19日,這支實踐小分隊相聚在校門口,歷經兩個小時的跋涉,來到著名的紅色基地---平山縣西柏坡,這個記錄著偉大先烈們英勇足跡的地方。從下車開始,探訪紅色基地實踐隊的隊員們便被眼前充滿紅色氣息的地方給吸引了,他們充滿著崇敬與敬畏一路前行,踩在先烈們踩過的土地上感受著他們當初的悲與喜。

實踐隊來到了著名的西柏坡紀念館,參觀了那些遺留至今的古蹟,在古蹟上仿佛依然能看到毛主席拿著一隻菸斗,坐在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間內指點江山的樣子,能感受到那些穿著洗的有點發白服裝的偉岸的士兵們保衛國土的英勇豪情。緊接著實踐隊又沿著防空洞來到了劉少奇等先烈們的故居,小小房間裡透出的那一點微弱的黃光,無不令人感到動容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信息技術學院探訪紅色基地實踐隊的隊員們經歷了一次特殊的心靈教育——這種心靈的震撼教育是那些課堂上永遠也體會不到的。

西柏坡是我國領導革命、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在這裡進行的這一系列革命活動,為以“兩個務必”為基礎的西柏坡精神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今天是我隊在西柏坡調研的第二天,通過對各個指揮場館、西柏坡紀念館的深度了解以及重走防空洞,我隊隊員深切的體會到,“兩個務必”精神是我們黨在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孕育、發展和形成的,是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有機傳承,領導人所居住的環境也體現了艱苦樸素的作風,這正與現今倡導的廉政相對應。無論時代發生怎樣的變遷,我們都要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生活作風。下午,我們踏上了新的征程,到達河南安陽,品味了美味的河南胡辣湯。明天,我們將去探索永垂不朽的紅旗渠精神,敬請期待我們的探索民族精神之旅吧!

四天三夜的社會實踐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這短短几天內,辛苦但卻回味無窮。我們雖然平凡,但卻可以憑藉自己的微薄的力量為別人送去一點溫暖,這一次社會實踐,無疑讓我們每個人都學習了不少。

初到西柏坡,就深深感受到了紅色革命文化的力量,在西柏坡革命紀念館,聽導遊為我們講解當年的歷史,親眼看見當年的各種家具,歷史文物展現眼前,坐在小小的屋子們,仿佛感受到了當年發來電報的聲音,感受到炮火的喧囂聲。今日幸福來之不易。接下來兩天的義診活動,在這炎炎夏日,為村民和老紅軍們送去清風。為希望國小的孩子們送去禮物,專家們一路辛苦,但不顧路途勞累,在悶熱的屋子內為村民們診療。我們這群學生,雖然不能為大家減緩一些身體的痛苦。但是也儘自己的全力布置會場,幫助老師們量血壓,做心電圖,發放健康知識傳單傳單。大汗淋漓卻很滿足,能用自己學到的東西給大家一點幫助,我們內心很是安慰。

第四天,狼牙山一行,山路崎嶇,大家相互鼓勵爬到山頂,感受到了狼牙山的陡峭,五壯士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勇氣讓我們折服。下午與河北大學進行經驗交流更是反思頗多。

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很成功,我們都受益匪淺。

長沙抗戰社會實踐報告:游璀璨星城,尋先輩英魂
抗戰社會實踐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7月15日,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赴湖南韶山實踐隊來到了著名的山水洲城——長沙。在長沙進行社會實踐的一天內,我們攀登了嶽麓山,遊覽了湖南大學和橘子洲。

15日上午,我們來到了南嶽72峰之一的嶽麓山。抗戰時期,嶽麓山“與長沙城隔江相望,對長沙有瞰制之利”,使其成為長沙戰場極其重要的一個軍事制高點。一山、一城,在那段異常慘烈的戰史中,曾如此唇亡齒寒、存亡相依。剛踏入山腳,便感受到暑氣削減,滿目翠綠,清風蟬鳴,神奇地將我們帶人了一個平和寧靜的世界。我們沿著蜿蜒的山道一路向上,又走過了一級一級的青石板台階,來到了陸軍73軍抗戰陣亡將士公墓。抗日戰爭期間的三次長沙會戰,由三湘子弟組成的陸軍73軍於長沙圍抗日軍,該軍在激烈的戰鬥中,傷亡重大,其第5師師長及將士,還有其他幾個師及軍司令部直屬部隊眾多官兵壯烈殉國。1946年春,最後一任軍長韓俊指令專人督修公墓於此。站在這些墓碑前,儘管隔斷著幾十年的時空,我們依然能感受到他們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以及勇往直前、不懼犧牲的精神。

從嶽麓山下來便進入了湖南大學的校園內。湖南大學是歷史悠久、聲譽斐然的著名高校。被譽為“千年學府,百年名校”。湖大校園風景秀麗,大量近代的紅磚黑瓦述說著她的古樸歷史。我們著重參觀了湖大的新老圖書館,老圖書館現在作為一個景點來開放,館中收藏了大量的各界人士捐贈的文藝作品,使得這座紅樓更具文藝氣息,新圖書館頗具現代化,方正的大樓直指青天。

路過嶽麓書畫院,幾根斷裂布滿青苔的花崗岩大門柱靜默的立在草坪上,這些都是日軍轟炸留下的傷痕,告誡世人戰爭的殘酷,在湖大風光綺麗下也掩蓋著飽受戰火侵襲的滄桑,她幾度遷址,幾經受創,損失了大量珍貴的儀器和文物。同時校園內的建築設施也被摧毀,使得正常的教學工作無法開展。即便如此,當時的湖大並沒有被嚇倒,而是以英、德、法、日四種文向中外文化界發表宣言,表示抗戰到底的決心,極大地鼓舞和激勵學生們的抗日熱情和士氣。回想我們西工大的先輩們,同樣是在日軍轟炸的威脅下,“七星燈火、壩上長夜”的故事是他們航空報國的最美詮釋。

來到橘子洲,遠眺湘江北去,仰望嶽麓青翠,大家都情不自禁朗誦起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一問,流露出他的風華正茂。千萬重,其中的豪氣與壯志仿佛在宣告世人,他毛澤東來了!憶往昔思今日,如果沒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這一代人的努力,中國的今天我們無法預料。他們在面對日寇鋼鐵洪流下,帶動著身邊一批又一批的愛國者為民族存亡而戰。恰同學少年,此時的我們心潮澎湃,恨不得回到那個時代“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白天的行程結束的很快,但大家都充滿了對這座城市的不捨,雖然有很多未能做的,留下了許多的遺憾,但是大家感觸頗多。這一天裡,我們在嶽麓山上緬懷英魂,駐足於那些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犧牲的前輩先烈的墓前;走在湖南大學的校園內,感悟那個年代留下來的那種大學生的豪情;在橘子洲頭,我們意氣風發,憶往昔崢嶸歲月。夜色下的星城愈發的美麗,我們漫步在湘江江畔,享受著這夜間難得的靜謐和清風帶來的涼爽,大家不免沉醉於此。

歷史並未離我們遠去,歷史也並沒有被我們的國人遺忘,曾經我們民族所遭受的不幸一切一直在被緬懷、一直在被反思。我們走過了多個抗戰遺址和紀念館,每一個地方都是人來人往,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駐足認真聆聽的遊客,這都足以說明,我們國民的愛國熱情是高漲的。而且,不論是在網路還是報紙上,我們都可以看到湖南人民是多么在意和看重這段抗戰歷史,不斷地尋訪、不斷地紀念,把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融入到這片土地上人民的骨血中去了。

短短的七天,我們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了一起,大家共同經歷著一切,大家互幫互助,這種感情是無法被別的東西超越的。我們這次的主題是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尋訪活動,我們在各地的尋訪、參觀,就是像重走當年的抗戰路線,去體會感悟他們經歷的一切,去體會感悟他們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清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我們的人生價值在於何處。我們只有不斷壯大自己,才能讓我們的國家壯大,不讓歷史重演。一個國家、民族要富強、復興,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我們就是國家的儲備力量。

2018抗戰70周年社會實踐報告:不忘艱苦抗戰 展望美好明天
2018暑假抗戰70周年社會實踐報告
2018紀念抗戰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延安精神,砥礪青春
2017抗戰勝利70周年社會實踐報告:重走革命路,追憶革命先烈
2024年大二紀念抗戰70周年社會實踐報告
2017紀念抗戰勝利湖南紅色景點社會實踐報告
關於抗戰勝利70周年的實踐報告
2017抗戰勝利70周年實踐報告:鉤沉拾遺蹟 尋根築青春
2017重走抗戰路70周年實踐報告
2024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暑期社會實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