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抗戰勝利70周年關愛抗戰老兵實踐報告:馬定新戰火硝煙憶當年

一個多月後就將迎來99歲生日的馬定新,幾乎經歷了8年抗戰的整個過程。從一個大字不識的懵懂農村青年,到不懼危險英勇殺敵的抗日英傑,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他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涅槃。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今天,他以拐為槍,劈刺的動作仍舊勇猛,殺敵的喊聲依然震耳……

老兵檔案

姓名:馬定新

出生時間:1917年10月

籍貫:廣漢市向陽鎮三界村

從軍經歷:1937年加入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31集團軍,先後參加過南昌會戰、棗陽會戰、老河口戰役等戰鬥。1949年,反正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華東解放戰爭。1952年復員回家。

1.被抓壯丁 到了部隊才明白抗日的道理

馬定新出生在現在的廣漢市向陽鎮三界村一戶窮困農家,家裡兄弟姊妹5個,他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哥哥。年輕的馬定新和身邊的許多同齡人一樣,過著與祖輩毫無二致的農耕生活。對大字不識一個的他來說,有點田種,有口飯吃,晚上有間避風的屋子,冷了有件可披的衣衫,就已經很是知足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生活在937年被打破。由於抗日前線戰事吃緊兵源缺乏,尚未淪陷的國土上,到處開始了抽丁徵兵。按當時“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兵役規定,馬定新家裡至少必須有一個男孩子去當兵,因此大哥馬定昆(音)被列入了“抽丁”的名冊。

“那陣我們啥都不懂,只曉得當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所以都不願意去。結果保長就把我父親給弄去扣到了。”由於兩個哥哥都已成婚,家裡也交不起免徵的錢,無奈之下,當時尚不滿20歲的馬定新,頂替大哥去當了兵。

馬定新和老家其他被抽出來當兵的壯丁,先是被帶到鄉公所集合,第二天到廣漢城裡與其他鄉鎮的年輕人會合,然後幾百人再經由成都,一路步行前往重慶。“那個時候,啥子車都莫得,全靠兩隻腳走。”馬定新還清晰地記得,由於都是崎嶇險峻的山路,終日翻山越嶺,從成都到重慶的路,他們差不多走了有一個多月。

在重慶,馬定新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31集團軍,分配到85軍91師273團3營機槍3連。“我們直屬營部,一個連配有6挺馬克沁重機槍,我當的機槍射手。”說起這些,馬定新多少有些驕傲。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聽部隊里的長官和老兵講起,“我才慢慢懂得了當兵殺敵,保家衛國的道理”。

2.河南戰場 冒著槍林彈雨攻城

1938年初,馬定新等一乾新兵,由重慶乘船前往湖北宜昌。最先來“迎接”他們的,是日軍空襲的飛機和飛機上扔下的一枚枚炸彈。剛一下船,耳邊便傳來陣陣尖銳悽厲的警報聲,有人告訴他們,日本人的飛機要來轟炸了。很快,他們就看見密密麻麻一群日軍的飛機從雲層里竄了出來,“有二三十架,鑽出來就開始到處扔炸彈,城裡到處都在爆炸,那個聲音大得很,一會兒好多地方就開始起火、垮房了”。

日軍的飛機飛走後,瞅見四周被燒得焦糊,甚至四分五裂的屍體,還有遍地幾乎成為廢墟、燃燒著熊熊大火的房屋,馬定新和同伴們算是“真的曉得了啥子是打仗”。

抗戰期間的宜昌之戰中,中國軍隊奮勇抵禦進攻的日軍。圖中架設的,正是馬定新當年使用的馬克沁重機槍。

“日本人訓練有素,武器又好,當時我們好多當兵的都是剛從農村去的。”最初的日子裡,由於在戰鬥力和裝備上與日軍懸殊巨大,中國軍隊很難面對面地跟日本人抗衡,只能想方設法與敵人周鏇,“我們就在山溝里跟日本人兜圈圈,打游擊。他們追來了我們就跑,他們停下來我們就打”。馬定新眼角漾起一絲得意的笑意。

馬定新還記得他所在的91師曾經在山溝里伏擊過一次日本人。“兩座高山之間只有一條路,我們師3個團,272團和我們273團埋伏在兩邊山上,271團等日本人進來後就把口子堵上。那次把日本人打慘了。”

馬定新記憶中最激烈的一次戰鬥,應該算是1939年10月前後攻打當時河南的陳州了。當時的陳州也就是現在的淮陽。由於地處中原腹地,陳州當時有日本軍隊重兵把守。馬定新所在的第五戰區31集團軍85軍,傾全軍之力,也打得艱苦異常。

“我們是攻城,又沒有重武器,最凶的不過就是迫擊炮了。”馬定新和機槍連的兄弟們在外圍掩護,攻城的士兵們冒著日軍的炮火拚死一搏,架起長梯從城牆上翻進城內。馬定新說,他親眼目睹幾乎整整一個連的步兵兄弟,在快要登上城牆時,被日軍用刺刀從長梯上挑落下來,壯烈殉國!“打了一天一夜,我們終於攻進了城。不過日本人很快組織反攻,最後又將陳州奪回去了。”

1943年,馬定新所在的部隊調防到了宜昌城和京漢鐵路之間一個叫白廟子的地方,和新四軍並肩作戰。一次戰鬥中,一塊飛濺的炮彈彈片打在他的右腿小腿,所幸傷勢並不嚴重。

3.保家衛國 百歲老人依舊虎虎生威

1945年8月,隨著日本的投降,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終告結束。馬定新是從自己的長官那裡聽說這個訊息的。“聽到說日本投降了,我們都高興得不得了。可一想到這幾年死了那么多兄弟,當年一起從廣漢出來當兵的幾百號人,也只剩下十幾個還活到了,心裡還是難過得很。”

1949年,馬定新在中原戰場上被解放軍俘虜,隨後反正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並先後參加了解放上海、杭州、寧波、舟山群島等在內的華東解放戰爭。1952年復員回到了離開多年的家鄉。

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今天,99歲的馬定新老人,以拐為“槍”,劈刺的動作仍舊勇猛,殺敵的喊聲依然震耳……

雖已近百歲,老人的精神卻很好,每天上午都要獨自走上一二里路,去村口一家茶館喝茶、聊天。而在家裡,他也保持著多年的習慣,沒事就抱著收音機聽聽各種新聞。而一旦說起抗戰的事,他更是滔滔不絕,興致頗高,技癢難耐,便拿起拐杖,按照當兵時的《步兵操典》,操演一番。

立正稍息、持槍敬禮、立姿射擊、跪姿瞄準……老人一板一眼甚是認真,仿佛又回到了70年前那段難忘的歲月。尤其是劈刺,老人雙手端“槍”,雙眼炯炯有神,健步向前跨出,伴著一聲“殺”的怒吼,“槍刺”猛地刺出……依舊虎虎生威,依舊勇猛果敢。

“當年我們村前前後後出去當兵的有300多人,後來能回來的就幾個。如今,那時一起打過仗的戰友也基本上都不在了。”老人說,雖然當年戰場上隨時可能負傷,甚至犧牲,可是我們沒一個人害怕,因為“從當兵那一天開始,我們就把自己交給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