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服務團社會實踐總結

家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好接觸學生的平台,因為訪我們走進了當地學生家中,走近了當地學生的生活,融入了當地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當地窘迫的生活現狀和落後的教育體制。也許家訪在常人看來對他們的幫助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們相信,這一張張小小的照片承載著一家人的濃濃情誼,承載著孩子對父母滿滿的愛,也承載著我們對苗鄉人民深深的祝福。

3、日常生活方面

在20天的支教生活中我們編織了一段平凡樸素而不失瑰麗色彩的生活。雖然支教的日子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是生活中的一幕幕畫面卻時時刻刻浮現在我們的眼前……

在湘西支教的日子中我們基本上穿的都是印有“嘉興學院”字樣的隊服。一方面,它隨時提醒著我們自己是一名大學生,代表了嘉興學院的形象,要嚴於律己,給學生做出表率;另一方面,簡單樸實,整齊統一的隊服也給當地村民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最令隊員們難忘的莫過於我們在學生家中第一次穿上了苗衣,做工精細、色彩絢麗的花案,巧奪天工的裁剪,讓我們近距離的接觸了湘西苗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蘊,感受到了獨特的文化傳承。按耐不住驚喜激動的心情,我們拍了不少的照片,不管是和別的隊員還是回來後和家人朋友,這都是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足見飲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出發前我們也擔心過湘西的飲食習慣對於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浙江,吃慣了清淡口味的江南人來說不適應,所以我們購買了不少榨菜、蘿蔔、雪菜等,還準備了泡麵。到了湘西後,古塘和好友支隊寄宿在當地老師家,吃飯問題由老師安排,但隊員們總是把家務的活都“承包”了下來,做飯、挑水乾的不亦樂乎。而木里和都良田支隊是寄宿在學校的,飲食問題一切自理,由於條件有限,隊員們要求不高,只求吃飽飯有足夠的體力能維持工作。

毋庸置疑,湘西地帶,地勢不平,山路較多,我們所有的出行基本上全靠一雙腿。各隊的隊員們每天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學外都會去家訪,每次去家訪,我們都會叫一位高年級的學生給我們帶路,在為期20天的日子裡,我們的足跡遍布了駐地村子的每一條小路,有時一次家訪就要花幾個小時,走好幾里路。村里物資匱乏,採集需要的物品只能通過這個途徑去鎮山購買,而小隊與小隊的交流走訪,也只能靠步行。特別是好友和古塘的隊員他們趕集需要翻越1個多小時的山路。但再難走的路也阻擋我們做好這次支教工作的決心。

回頭看看我們走過的這20天,大家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忙碌而充實中度過了,而每個隊都有很多值得驕傲的事:木里的隊員們用10幾天的時間整理了1000多冊圖書建成了木里鄉第一個圖書館,都良田隊為學校豎起了校牌和旗桿,好友隊組織修繕了破舊的校舍,古塘隊為孩子們澆制了桌球桌……雖然很苦很累,但看到孩子們的笑臉,看到我們留下的印記,我們無怨無悔了。

團隊建設方面

團隊27名成員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磨合,團隊建設也不斷完善。團隊設立1個大隊長,4個支隊隊長。支隊長要安排落實各支隊的具體工作,並向大隊長匯報工作。我們團隊有隊旗、隊徽、隊歌、口號、宗旨、團隊部落格、每日討論會,這些都使隊員們更有歸屬感和自豪感。我們時不時地高歌“愛因為在心中”,我們也時不時地用照相機記錄我們的美麗瞬間。各支隊也都在後期確定了支隊隊歌,建立了支隊部落格。當往事成為回憶,我們深厚的隊友情卻不會褪色。

結束語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對於處在大學的我們,是一次難得的社會鍛鍊,其可以讓我們接觸社會,關注到社會上一些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當代大學生風采。而對於湘西的孩子們來說,其也可以學到一些知識,可以認識到一群大哥哥大姐姐,還可以和一大群夥伴一起玩耍,這也是一件讓他們開心的事。

20天的時間很短暫,我們能做的也很少。我們能教會孩子們的很少,能改變的也很少,但我們都盡力去做了,我們會真心去關注他們、關心他們、愛他們,20天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卻讓我們彼此之間建立了信任,也給我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

第一次走進陌生的湘西,面對陌生的生活規律,面對孩子們的野性,我們從緊張小心地應對到自然友好的相處。在這20天裡,我們也學會了很多。儘管我們有很多做得不好的,但我們盡力了。存在不足我們改正,嚴格提出批評;存在優點我們發揚,面對問題我們不退縮,面對矛盾我們心平氣和地從對方角度去分析,忙碌之中求發展。

這20天的經歷讓我們成長了很多。隊員們都很慶幸能參加這個活動,能夠去都湘西,能夠去接觸這些孩子,不管怎么樣,我們有一個統一而肯定的結論:湘西的孩子需要我們,湘西的百姓很歡迎我們!

“愛心接力,永不落幕“,我們希望我們的活動能在嘉興學院一直延續下去,以嘉院學子為橋樑,架起鳳凰嘉興兩地間友誼的橋樑,同時讓社會各界一起來關注湘西!

我們也衷心地希望團隊能越走越遠,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