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創文明單位申報材料

學期來,在縣、鎮領導之下,學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始終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課程改革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在深化教育科研,加強隊伍建設,狠抓教育管理,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全校教師的同心同德,取得縣質量優等學校、縣文明單位等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以少先隊教育為載體,打好人生底色。

1、常抓養成教育,促進習慣養成。

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內容具有深刻的教育性,針對性,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堅持做好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加強學生日常的行為品德管理工作,少先隊設立文明行為監督崗,負責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以大隊部“養成教育,一日常規評比”為依託,通過值周領導——大隊輔導員——中隊輔導員——大、中、小隊幹部——“養成教育評比監督崗”這一條線對學生行為常規進行了監督,其中以“養成教育評比監督崗”為主,其他為輔進行評比活動。學校的“養成教育評比監督崗”實行責任落實制,值周領導或“紅領巾監督崗”的隊員不定時的深入班級進行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亂扔、亂倒、亂吐、亂塗色;攀折花木、損壞公物;個人衛生、髒手髒臉髒衣服等各項日常規範。與“文明班級”評比網活動直接掛鈎,從細微之處養成了學生良好的行為人格。

2、開展豐富活動,培養全面能力。

⑴、傳統活動傳承傳統美德。

以重大節日、重要人物和紀念日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提高德育工作實效。3月份,是學雷鋒活動月,為了掀起學雷鋒做好事高潮,學校通過“紅領巾廣播站”向全校同學介紹了雷鋒叔叔,讓他們知道了雷鋒精神是什麼,“3月5日學雷鋒做好事”這天,學校各班通過晨會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一時間,校園內、教室里到處都能看到同學們互幫互助的身影。4月份開展了清明掃墓活動,向先烈致敬、學習;5月份開展了“勞動節”紀念活動;6月份舉辦了“六一”遊藝節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遊藝活動讓學生愉快地度過了自己的節日;9月慶祝了“教師節”;10月“愛祖國”中隊報專題評比活動、“敬老節”慰問老人,給老人們送去水果,為老人打掃整理……通過各種活動,積極創設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點,以點帶面,使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飛揚,在積極的參與中體驗成功、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⑵.主題教育搭建展現平台。

積極開展中隊主題隊會——民族精神代代傳;節約糧食美德教育;珍愛生命,注意安全。中隊會形式新穎、生動有趣,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人人有體驗、人人有實踐,充分體現出了人人都參與,大家受教育的活網動局面。是對隊員課外教育的生動課堂,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了與自己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各種知識,並把這一活動取得的成果拓展到課外,延伸到家庭,充分展示當代少先隊員的精神風貌和積極形象。

開展了“在國旗下成長,慶建隊60周年”新隊員入隊儀式。我校一年級90多名新隊員在全體師生的見證下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全體隊員共同回顧了隊的發展歷程,隊的章程,以及隊的知識。隊員們進一步認清自己的使命,更加積極熱情的投入的每一天的學習生活中去。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與好書交朋友,與智慧牽手;讓書籍為學生開啟一扇心靈之窗,讓書香溢滿校園,讓心靈徜徉書海,學校舉辦“琅琅書聲,享受閱讀”校園讀書節,通過激趣、導讀、導思進而達到導行、導寫,讓每一位學生都親近書本,熱愛讀書;讓每一位學生在閱讀中,沐浴文化的恩澤,接受傳統的洗禮,從而使廣大學生享受快樂閱讀,享受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