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師德先進個人”申報材料

“踐行師德先進個人”申報材料

執教以來,陳老師本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把愛的陽光灑向教育事業,灑向她的每一位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她甘願為教育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平凡而崇高的師德之光,溫暖了學生的心靈。

一、點教學明燈,讓自己在“比”中打造高效課堂

在陳老師這位普通語文教師心中,當一名出色的教師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鑽研教材,研究學情,提高業務水平,是她從教以來不懈的追求。人們都說:若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但她卻力求教會自己去挖水。

在“課內比教學”活動中,她能積極借鑑“杜郎口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緊緊圍繞著導學案要充分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指導科學化”的原則,率先在八年級語文備課組開始了個人主備。她編寫的導學案教學目標具體,導學流程科學、合理,導學過程注重學法指導,“對學”和“群學”有機結合,檢測內容有針對性。為了讓課堂變得“高效靈動”,她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充分考慮每一個細節,使學生在活動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能,儘量讓學生在課堂中占主體地位,讓他們的潛質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在語文課中感受到充分的快樂。她體會到:課堂上不僅教師要精彩,更重要的是學生要表現的精彩!

除了備課、講課,陳老師更多的是與老師們多次聚在一起進行“磨” 課、“草根”研討。隨時隨地,同事們一針見血地指出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有的建議先分任務,然後再開展小組的交流,可節約時間;有的建議將大問題化成小問題,分解難度;又有的建議交流一定要充分,全班大展示可有選擇性地進行……聽了同事們真誠的、坦率的建議,陳老師的教學思路開闊多了,這為她下一步調整教學方案提供了許多參考的依據,努力使她的課化繁為簡,打造出先學後教的“高效輕負”的課堂。

在這次“課內比教學”活動中,高強度的聽課之餘,她經常問自己“如果這節課讓我來上,我會怎么上?”能在學習與反思中正視自己的遺憾與不足,讓自己在“比”中進步,在“比”中提升,在“比”中成長。 

平時,陳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工作要有比勁兒,也要有奉獻勁兒。”她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陳老師在參加校“課內比教學”競賽時,恰好她丈夫生病,她趕到學校上完課,又急忙去醫院照顧丈夫輸液,在醫院,她一邊守著丈夫輸液,一邊還在床頭批改作業,晚上趕回家哄完兒子睡覺,又忙於在電腦上準備參賽的課件。為了上好這堂競賽課,她忙了幾個星期,功夫不負有心人,比賽結束後,這堂課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她卻病倒了。這樣的事例,在陳老師身上舉不勝舉。多年來,她所教學科學生成績優異,她本人也連續多年被評為校“先進個人”、縣“優秀教師”。

走萬家之路,讓自己在“訪”中提升師德修養

教師不僅要專業知識過硬,還要具備良好的師德修養。教師應該用心靈、用人格魅力去接觸學生,用愛喚醒學生。陳老師一直把家訪工作當成與班上孩子們溝通、交流的好橋樑。

八年級的學生學習壓力大,加之一些家庭變故、學生逆反等因素,學生“兩極分化”嚴重。對於心理出現偏差的學生,陳老師經常放棄休息時間,找學生個別談心,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與家長反覆溝通,了解學生家庭狀況,耐心細緻地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班上有一名叫任海均的男孩自父母離婚後,每日裡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無精打采、臉上再無笑容。有一次瘦弱矮小的他因為和班上同學打架被陳老師請進了辦公室,但是不管陳老師怎么勸說,動手打人的他就是固執得不肯認錯。陳老師沒轍了,只好提出讓他請家長來,他一聽說要請家長,臉上頓時顯出沮喪、難過的神情,再也不說話了。經過陳老師再三的耐心勸導,他才流著淚小聲說道“陳老師,我父母是不會來學校的,他們離婚了,都不管我了!”陳老師看著這個平日裡沉默寡言,內心敏感的孩子,沉思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