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優秀教師申報材料4篇

一臉嚴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顆純厚的愛心,一腔奉獻的熱血…….這就是肇源縣福興鄉中學教師鄧喜成的真實寫照。鄧喜城,男,漢族,中學一級教師,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為福興鄉長興國小的一名教師,由於工作業績突出於1990年,被調入福興鄉中學並任教至今。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勤懇踏實愛崗敬業,孜孜不倦努力鑽研,任勞任怨無私無悔。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把愛心灑在學生柔嫩的心田,把團結融在教師隊伍的行列,把奉獻留在學校的每個角落,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教師以及福興鄉廣大民眾的一致認可。連續多年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幾載的春華秋實,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揮灑著辛勤的汗水;描繪著無悔的年華;詮釋著奉獻的精神。現將該同志的先進事跡情況介紹如下:

一、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剛剛畢業時,鄧喜城與其他同齡人一樣,懷揣著美好的夢想。然而當他剛踏上長興村國小那片土地時,卻有些震驚:斑駁陳舊的校舍,塵土飛揚的小道,簡陋狹小的辦公室,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學生......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讓他有點茫然失措了。他提著簡單的行李來到學校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雜物以及幾厘米厚的灰塵,他真正感覺到了條件的艱苦。可當他第一次走上神聖的講台,面對著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聲聲稚嫩的童音時,他發現,自己找到了多年夢想的起點,心底燃燒著一團烈火。從此以後,他總是一個人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於深夜人靜時在孤燈下批改作業,認真備課。

當時的福興鄉是一個純農業鄉,經濟比較落後,教師的收入極其低下。就這樣他既要踏實教學還要承受生活的壓力,條件艱苦不足以讓他退卻,倒是那些鄙視的目光讓他內心驚動。為了這群孩子,更是為了改變家鄉的面貌,他痛下決心----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二、關愛學生,無私奉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鄧老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銘,他

一直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年三班學生李春城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動的他總愛在課堂上給老師們添麻煩,不是這節課和同桌講小話,就是那堂課要做小動作,一句話“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辦公室里常常會看到他的影子。自從開展“交心”活動以來,鄧老師多次找他談話,並針對他的具體情況,採取了耐心說服從寬處理的原則,每天的課堂上,哪怕他只有一點小小的進步,就及時表揚他,有一點轉變就適時鼓勵他。在鄧老師寬嚴有加,細心澆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師對自己的希望,他變了。如今,這位曾令許多老師頭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績,考入了東北石油學院。

對學生嚴而有度,用愛與學生交流,用真誠與學生相處,他經常對學生們說:“咱們在課堂上是師生,下課後是朋友,如果你們遇到什麼疑難問題隨時歡迎大家來諮詢。”學生們認為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老師,所以下課後她的身邊圍滿了學生,針對學生的各種問題,他總是熱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學生們都說:“鄧老師既是一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是關係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學生們都養成愛學習,愛勞動,尊敬師長,興趣廣泛的好習慣。是的,在學生們心中,鄧老師是他們的良師、是益友,用他們的話說:“老師,老師,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有的學生還為她寫了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於學習,刻苦鑽研。

鄧老師深知“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為了不斷地追求這門無止境的藝術,他邁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他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廣泛地閱讀教育教學雜誌、教學專著。為了求得鮮活的教學經驗,不僅拜同校的教師為師,還積極爭取外出學習的機會。如今又把學習轉移到了網上,凡是有課堂實錄或視頻線上的網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載下來聽,有時一天還聽兩節,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他不放過。正是憑著這樣一種勤奮好學的精神,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並形成了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特點——生動活潑、重點突出、注重積累、培養遷移。教學中她堅決摒棄那種“教師一言堂,學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課堂氣氛,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積極營造有利於互相探討,自主學習的氛圍,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加強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們反映,在鄧老師的課堂上,學生聽課再也不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而是成了一種主動參與的享受。

鄧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把愛心全部給了學生的人,一個把自己都交給了工作的人,一個把青春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的人。有人曾問他“你這樣累嗎?”鄧老師笑著道:“誰會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換來學生的發自心底的微笑,能澆開學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學生走上光輝的大道,我願意再累一點!我願意累上一輩子!”

這----就是鄧喜城,一位三十幾年如一日的老教師。他用愛心與奉獻詮釋了教師的神聖,用堅守與承諾澆灌了滿園桃李。

市級優秀教師申報材料
市級優秀教師申報材料(2) | 返回目錄

心繫杏壇 志在桃李

一臉嚴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顆純厚的愛心,一腔奉獻的熱血…….這就是肇源縣福興鄉中學教師xxx的真實寫照。xxx,男,漢族,中學一級教師,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為福興鄉長興國小的一名教師,由於工作業績突出於1990年,被調入福興鄉中學並任教至今。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勤懇踏實愛崗敬業,孜孜不倦努力鑽研,任勞任怨無私無悔。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把愛心灑在學生柔嫩的心田,把團結融在教師隊伍的行列,把奉獻留在學校的每個角落,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教師以及福興鄉廣大民眾的一致認可。連續多年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幾載的春華秋實,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揮灑著辛勤的汗水;描繪著無悔的年華;詮釋著奉獻的精神。現將該同志的先進事跡情況介紹如下:

一、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剛剛畢業時,xxx與其他同齡人一樣,懷揣著美好的夢想。然而當他剛踏上長興村國小那片土地時,卻有些震驚:斑駁陳舊的校舍,塵土飛揚的小道,簡陋狹小的辦公室,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學生......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讓他有點茫然失措了。他提著簡單的行李來到學校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雜物以及幾厘米厚的灰塵,他真正感覺到了條件的艱苦。可當他第一次走上神聖的講台,面對著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聲聲稚嫩的童音時,他發現,自己找到了多年夢想的起點,心底燃燒著一團烈火。從此以後,他總是一個人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於深夜人靜時在孤燈下批改作業,認真備課。

當時的福興鄉是一個純農業鄉,經濟比較落後,教師的收入極其低下。就這樣他既要踏實教學還要承受生活的壓力,條件艱苦不足以讓他退卻,倒是那些鄙視的目光讓他內心驚動。為了這群孩子,更是為了改變家鄉的面貌,他痛下決心----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二、關愛學生,無私奉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鄧老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銘,他

一直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年三班學生李春城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動的他總愛在課堂上給老師們添麻煩,不是這節課和同桌講小話,就是那堂課要做小動作,一句話“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辦公室里常常會看到他的影子。自從開展“交心”活動以來,鄧老師多次找他談話,並針對他的具體情況,採取了耐心說服從寬處理的原則,每天的課堂上,哪怕他只有一點小小的進步,就及時表揚他,有一點轉變就適時鼓勵他。在鄧老師寬嚴有加,細心澆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師對自己的希望,他變了。如今,這位曾令許多老師頭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績,考入了東北石油學院。

對學生嚴而有度,用愛與學生交流,用真誠與學生相處,他經常對學生們說:“咱們在課堂上是師生,下課後是朋友,如果你們遇到什麼疑難問題隨時歡迎大家來諮詢。”學生們認為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老師,所以下課後她的身邊圍滿了學生,針對學生的各種問題,他總是熱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學生們都說:“鄧老師既是一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是關係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學生們都養成愛學習,愛勞動,尊敬師長,興趣廣泛的好習慣。是的,在學生們心中,鄧老師是他們的良師、是益友,用他們的話說:“老師,老師,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有的學生還為她寫了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於學習,刻苦鑽研。

鄧老師深知“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為了不斷地追求這門無止境的藝術,他邁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他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廣泛地閱讀教育教學雜誌、教學專著。為了求得鮮活的教學經驗,不僅拜同校的教師為師,還積極爭取外出學習的機會。如今又把學習轉移到了網上,凡是有課堂實錄或視頻線上的網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載下來聽,有時一天還聽兩節,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他不放過。正是憑著這樣一種勤奮好學的精神,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並形成了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特點——生動活潑、重點突出、注重積累、培養遷移。教學中她堅決摒棄那種“教師一言堂,學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課堂氣氛,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積極營造有利於互相探討,自主學習的氛圍,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加強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們反映,在鄧老師的課堂上,學生聽課再也不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而是成了一種主動參與的享受。

鄧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把愛心全部給了學生的人,一個把自己都交給了工作的人,一個把青春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的人。有人曾問他“你這樣累嗎?”鄧老師笑著道:“誰會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換來學生的發自心底的微笑,能澆開學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學生走上光輝的大道,我願意再累一點!我願意累上一輩子!”

這----就是xxx,一位三十幾年如一日的老教師。他用愛心與奉獻詮釋了教師的神聖,用堅守與承諾澆灌了滿園桃李。

市級優秀教師申報材料
市級優秀教師申報材料(3) | 返回目錄

一臉嚴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顆純厚的愛心,一腔奉獻的熱血…….這就是銅陵市金口嶺國小教師王立松的真實寫照。王立松,男,漢族,國小高級教師,1974年7月出生,1998年從安慶師範學院畢業以後,就當上了一名國小數學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勤懇踏實愛崗敬業,孜孜不倦努力鑽研,任勞任怨無私無悔。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把愛心灑在學生柔嫩的心田,把團結融在教師隊伍的行列,把奉獻留在學校的每個角落,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教師以及家長們的一致認可。多次年被評為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十幾載的春華秋實,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揮灑著辛勤的汗水;描繪著無悔的年華;詮釋著奉獻的精神。現將該同志的先進事跡情況介紹如下:

一、傾心教育,為人師表。

身為教師,為人師表,他深深認識到“教書育人,以德為先”。工作12年來,始終具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崇高的品德修養,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貫徹教書育人的思想。在工作中,他努力做到以身作則,盡職盡責,從不遲到早退,對工作總是踏踏實實、兢兢業業,聽從校領導的安排,團結和幫助同事,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甘於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絕對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在學生和教師心目中具有較好的印象。在教學的同時並擔任班主任工作,能創造性地開展班級工作,具有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班級管理有方,有計畫、有總結,重過程。學習筆記、班會記錄、家訪記錄等班主任資料齊全。作為教育工作者,他注重培養班隊幹部,共同管理班級,塑造良好班風。他能面向全體學生,以愛澆灌花朵,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感化學生,使孩子們的行為習慣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全面發展。重視家訪和心理健康教育,關注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學習情況,通過走訪、開家長會,建立家校聯繫簿等多種形式努力和家長取得溝通與配合。他特別注意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家長和孩子的安全意識,消除安全隱患,讓孩子在這個快樂的大家庭中健康幸福地成長。

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他之所以能將班級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源於一個“愛”──對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他愛學生,正如他所寫的一段話:“每當他看到孩子們向他問好時,他真實地感受到校園裡能充分地找到自他的價值,他無怨無悔當一輩子教師。”就是憑著對教育事業的這股執著的愛,他認定了腳下這條路。於是,按照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真善美去啟迪一顆顆幼小的心靈;用滿腔的熱情點燃學生胸中的“理想之火”;用知識的鑰匙幫助學生打開神秘的科學大門,用踏實的工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稱號增光著色。他把這平凡而簡單的愛融於日常瑣碎繁雜的工作中,全心全意地為每一位同學服務。其實,愛學生,事業已成功了一半。

二、精心施教,提高業務

學校以教學為主,這是辦好學校最基本的規律。對待教學工作,他認真負責,勤勤懇懇,一絲不苟,12年來,他擔任數學學科的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工作量飽滿,在悉心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向同仁廣泛學習觀摩交流,認真研究教學教法,並及時總結經驗和體會,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和素質。

1.努力做好教學常規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中,他敬業意識強,奉獻精神好,課改勁頭足,能潛心研究國小數學教學,在工作中大膽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方法,在教中研,研中改,教研相長,積極實踐“新課程”標準,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撰寫教學論文,參與省、市級課題組研究。每學期都能按要求認真制訂好教育教學工作計畫,根據學生的個性,採取不同的方法,注意盡到一個教師應有的職責。課外經常開展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的活動,對後進生和差生進行耐心、細緻的輔導工作。平時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心理,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課堂上,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畫和狀態,改進教學方法,自始至終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能及時認真批改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任班級學生的成績在同類班級中名列前茅。

2.積極參加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他積極參加各級各項教育教學活動,自1998年工作至今,一直擔任年級組長,區中心備課組成員和學數學教研組成員。12年來,在學校領導、全校教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他積極參加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取得了一點點成績:

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評為校級“五星級文明班級”;校“創新?合作”教學比賽獲一等獎;由於工作突出,在XX~XX學年度、XX~XX學年度、XX~XX學年度和~學年度都被評為學級“優秀”;在XX~XX學年度被評為學級“優秀班主任”;在XX~XX學年度和XX~XX學年度所帶班級兩次被評為區級“優秀少先中隊”;XX年和XX年兩次被評為區級“優秀團員”;XX年被評為“區文明市民”;XX年被評為學級“優秀網站管理員”;被評為銅官山區首屆“德藝雙馨”人民教師。

作為班主任,他積極組織、指導學生參加由校、區和市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並取得優異成績:

XX年,指導孫瑜同學寫的《橋》獲全國愛教徵文二等獎;

XX年,指導孫瑜同學寫的《足球?希望》獲市愛教徵文二等獎;

XX年,指導愛教徵文獲市“優秀指導獎”;

XX年,指導許晨同學的手工製作《木雕狗》獲區三等獎;

XX年,指導學生參加區“崇尚科學,傳播文明”電視小品大賽二等獎;

XX年,指導學生參加市桌球比賽獲團體第四名;

XX年,指導學生參加區首屆新童謠創編比賽,其中李馨同學的《大公雞》和魏雨婷同學的《小板凳》都獲一等獎;王佳辭同學的《他有一雙小小手》獲三等獎,這三篇新童謠作品都發表於《五松山詩詞》(第二十五期);

XX年,指導周靜芳同學的繪畫《哭泣的雕塑》獲全國文明禮儀繪畫大賽一等獎;

XX年,指導黃榮和梅新睿同學參加市中國小生傳染病防治知識競賽中獲三等獎;

,指導學生《說唱中國》和《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獲市朗誦一等獎;

,指導學生快板童謠《安全的人生最燦爛》參加市第四屆讀書節文藝演出;

,指導學生《古詩新韻》參加區慶“六一”文藝演出活動。

三、潛心鑽研,完善自我。

從教12年來,在較好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他還善於進行教學研究,積累教學經驗,不斷錘鍊自己的教學基本功。

1.教學評比。XX年,參加學“中青年教師教學”評比獲二等獎;XX年,參加學“創新、合作”基本功比賽中,獲案例評比一等,獲教學評比二等獎;XX年,在區國小數學優秀教學案例評比中獲二等獎;

2.教育教學論文。十幾年來,由於他對文學的酷愛和平時勤奮學習,積極撰寫教學經驗、心得體會等,他的寫作水平有了長足進步;同時積極參加各類教育教學論文評比,取得了優異成績:

XX年,撰寫的論文《把握多媒體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結合點》獲市級二等獎;

XX年,撰寫的論文《把握數學和生活整合的切合點》獲市三等;

XX年,撰寫的論文《在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間的互動作用》、獲市二等獎;

XX年,撰寫的論文《淺談國小數學開放式課堂》獲區一等獎;

XX年,撰寫的教學案例《求“平均數”》獲省三等獎;

XX年,撰寫的論文《關注學生學習現狀,實現教材再度開發》獲市級二等獎;

XX年,撰寫的論文《網路,數學課堂因你而精彩》獲市級二等獎;

XX年,撰寫的綜合實踐活動案例《敢問“錢”向何方》獲市二等獎;

XX年,撰寫的綜合實踐活動案例《籌備“六一”歡慶會》獲市三等獎;

XX年,撰寫的《新童謠傳唱你他他》獲綜合實踐活動案例省級二等獎;

XX年,撰寫的論文《生活為數學課堂添彩》獲區二等獎;

,撰寫的論文《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點滴體會》獲區二等獎;

同時,本人也有多篇文章在國家、省、市級報刊雜誌上發表:

《國小數學發現法教學嘗試》發表於國家級刊物《中國小數學》(XX年第7~8期);

《對二年級數學教材(人教版)的幾點體會及建議》發表於國家級刊物《中國小數學》(第3期);

《關注學生學習現狀,實現教材再度開發》分別發表在國家級刊物《現代教育科研雜誌》(XX年第2期)和市級刊物《銅陵教育》(XX年第1期);

《網路,數學課堂因你而精彩》發表於國家級刊物《中國民意》(XX年第3期);

《榜樣》發表於國家級刊物《班主任》(第4期);

《幸福的陽光》發表於國家級刊物《班主任》(第7期);

《不妨讓思維轉個“彎”》發表於國家級刊物《中國小數學》(第12期);

《解讀學生的內心需求》發表於國家級刊物《班主任》(第1期);

《情緣》發表於國家級刊物《班主任之友》(第2期);

《談如何應對課堂教學中“不和諧”的聲音》發表於國家級刊物《國小教學參考》(第5期);

《今天如何當教師》、《有錯,道一聲“對不起”》、《學會寬容》、《為學生創設說“真心話”的環境》、《微笑,也是一種教育》、《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有心栽花”》、《心靈的雪花》都在《銅陵日報》校園內外欄目上發表??????

四、生活中,以教為樂。

有句話說得好:“你的孩子,他的學生,你親他更愛!”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而且在生活上給予他們關心,他始終把自己定位在長兄、朋友的角色中。天冷了,他不忘叫學生多穿衣服;哪位同學生病了,他及時打電話告之家長或送醫院救診;哪位同學因故缺課,他利用課餘時間給他們補課??????

辦公室里,經常有學生進進出出,孩子們把快樂與他分享,把煩惱他傾訴。學生之間發生爭吵,他總是認真傾聽,盡善盡美地解決。同事們常戲說他太縱容學生,但他卻理解為那是寬容和信任,因為寬容能吹開遲放的花朵,喚醒冥頑的靈魂。給學生一點寬容,讓他有自他反省的餘地,才能從根本上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在這輕鬆愉快的談話中,他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由於他熱愛學生,用愛心滋潤每一個幼稚的心靈,才得到學生的熱愛和信任,使他們健康成長。也正是因為他與學生有著平等、民主的關係,才使他有著寫作的源泉,如他在《銅陵日報》上發表的文章《今天如何當教師》、《有錯,道一聲“對不起”》、《學會寬容》、《為學生創設說“真心話”的環境》、《微笑,也是一種教育》、《單親家庭的孩子需要“有心栽花”》、《心靈的雪花》,都是很好的例證。

在生活中,他還積極參加由學校、區、市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代表學校參加的區迎新春桌球比賽中獲XX年單打第4名,單打第6名;區迎新春小橋牌比賽中獲XX年單打第5名;區迎新春飛鏢比賽中獲單打第4名,區迎新春小橋牌比賽中獲第8名;還獲區教育系統迎新春小橋牌比賽中獲XX年第8名;“慶元旦、迎新春”區首屆教職工桌球比賽中獲男子單打第4名;同時,還代表區教育局在近幾年的區迎新春拔河比賽中都獲第1名和區首屆體育大會拔河比賽中獲第2名??????

他所取得的成績是微不足道的,成績只能說明過去,距離教育教改前進的步伐還很遠。在今後的工作中,他要繼續默默地奉獻,用博大的胸懷擁抱所有的孩子,縱然歲月消逝了他的青春,但他依然無悔!因為他無愧於教育事業,無愧於自己的學生和家長,無愧於自己的人生。

市級優秀教師申報材料:心繫杏壇 志在桃李
市級優秀教師申報材料(4) | 返回目錄

心繫杏壇志在桃李

大慶市肇源縣福興鄉中學:鄧喜城

一臉嚴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顆純厚的愛心,一腔奉獻的熱血…….這就是肇源縣福興鄉中學教師鄧喜成的真實寫照。鄧喜城,男,漢族,中學一級教師,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為福興鄉長興國小的一名教師,由於工作業績突出於1990年,被調入福興鄉中學並任教至今。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勤懇踏實愛崗敬業,孜孜不倦努力鑽研,任勞任怨無私無悔。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把愛心灑在學生柔嫩的心田,把團結融在教師隊伍的行列,把奉獻留在學校的每個角落,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教師以及福興鄉廣大民眾的一致認可。連續多年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幾載的春華秋實,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揮灑著辛勤的汗水;描繪著無悔的年華;詮釋著奉獻的精神。現將該同志的先進事跡情況介紹如下:

一、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剛剛畢業時,鄧喜城與其他同齡人一樣,懷揣著美好的夢想。然而當他剛踏上長興村國小那片土地時,卻有些震驚:斑駁陳舊的校舍,塵土飛揚的小道,簡陋狹小的辦公室,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學生......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讓他有點茫然失措了。他提著簡單的行李來到學校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雜物以及幾厘米厚的灰塵,他真正感覺到了條件的艱苦。可當他第一次走上神聖的講台,面對著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聲聲稚嫩的童音時,他發現,自己找到了多年夢想的起點,心底燃燒著一團烈火。從此以後,他總是一個人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於深夜人靜時在孤燈下批改作業,認真備課。

當時的福興鄉是一個純農業鄉,經濟比較落後,教師的收入極其低下。就這樣他既要踏實教學還要承受生活的壓力,條件艱苦不足以讓他退卻,倒是那些鄙視的目光讓他內心驚動。為了這群孩子,更是為了改變家鄉的面貌,他痛下決心----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二、關愛學生,無私奉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鄧老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銘,他

一直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年三班學生李春城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動的他總愛在課堂上給老師們添麻煩,不是這節課和同桌講小話,就是那堂課要做小動作,一句話“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辦公室里常常會看到他的影子。自從開展“交心”活動以來,鄧老師多次找他談話,並針對他的具體情況,採取了耐心說服從寬處理的原則,每天的課堂上,哪怕他只有一點小小的進步,就及時表揚他,有一點轉變就適時鼓勵他。在鄧老師寬嚴有加,細心澆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師對自己的希望,他變了。如今,這位曾令許多老師頭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績,考入了東北石油學院。

對學生嚴而有度,用愛與學生交流,用真誠與學生相處,他經常對學生們說:“咱們在課堂上是師生,下課後是朋友,如果你們遇到什麼疑難問題隨時歡迎大家來諮詢。”學生們認為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老師,所以下課後她的身邊圍滿了學生,針對學生的各種問題,他總是熱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學生們都說:“鄧老師既是一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是關係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學生們都養成愛學習,愛勞動,尊敬師長,興趣廣泛的好習慣。是的,在學生們心中,鄧老師是他們的良師、是益友,用他們的話說:“老師,老師,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有的學生還為她寫了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於學習,刻苦鑽研。

鄧老師深知“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為了不斷地追求這門無止境的藝術,他邁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他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廣泛地閱讀教育教學雜誌、教學專著。為了求得鮮活的教學經驗,不僅拜同校的教師為師,還積極爭取外出學習的機會。如今又把學習轉移到了網上,凡是有課堂實錄或視頻線上的網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載下來聽,有時一天還聽兩節,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他不放過。正是憑著這樣一種勤奮好學的精神,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並形成了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特點——生動活潑、重點突出、注重積累、培養遷移。教學中她堅決摒棄那種“教師一言堂,學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課堂氣氛,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積極營造有利於互相探討,自主學習的氛圍,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加強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們反映,在鄧老師的課堂上,學生聽課再也不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而是成了一種主動參與的享受。

鄧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把愛心全部給了學生的人,一個把自己都交給了工作的人,一個把青春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的人。有人曾問他“你這樣累嗎?”鄧老師笑著道:“誰會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換來學生的發自心底的微笑,能澆開學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學生走上光輝的大道,我願意再累一點!我願意累上一輩子!”

這----就是鄧喜城,一位三十幾年如一日的老教師。他用愛心與奉獻詮釋了教師的神聖,用堅守與承諾澆灌了滿園桃李。

市級優秀教師申報材料

心繫杏壇志在桃李

大慶市肇源縣福興鄉中學:鄧喜城

一臉嚴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顆純厚的愛心,一腔奉獻的熱血…….這就是肇源縣福興鄉中學教師鄧喜成的真實寫照。鄧喜城,男,漢族,中學一級教師,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為福興鄉長興國小的一名教師,由於工作業績突出於1990年,被調入福興鄉中學並任教至今。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勤懇踏實愛崗敬業,孜孜不倦努力鑽研,任勞任怨無私無悔。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把愛心灑在學生柔嫩的心田,把團結融在教師隊伍的行列,把奉獻留在學校的每個角落,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教師以及福興鄉廣大民眾的一致認可。連續多年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幾載的春華秋實,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揮灑著辛勤的汗水;描繪著無悔的年華;詮釋著奉獻的精神。現將該同志的先進事跡情況介紹如下:

一、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剛剛畢業時,鄧喜城與其他同齡人一樣,懷揣著美好的夢想。然而當他剛踏上長興村國小那片土地時,卻有些震驚:斑駁陳舊的校舍,塵土飛揚的小道,簡陋狹小的辦公室,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學生......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讓他有點茫然失措了。他提著簡單的行李來到學校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雜物以及幾厘米厚的灰塵,他真正感覺到了條件的艱苦。可當他第一次走上神聖的講台,面對著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聲聲稚嫩的童音時,他發現,自己找到了多年夢想的起點,心底燃燒著一團烈火。從此以後,他總是一個人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於深夜人靜時在孤燈下批改作業,認真備課。

當時的福興鄉是一個純農業鄉,經濟比較落後,教師的收入極其低下。就這樣他既要踏實教學還要承受生活的壓力,條件艱苦不足以讓他退卻,倒是那些鄙視的目光讓他內心驚動。為了這群孩子,更是為了改變家鄉的面貌,他痛下決心----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二、關愛學生,無私奉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鄧老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銘,他

一直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年三班學生李春城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動的他總愛在課堂上給老師們添麻煩,不是這節課和同桌講小話,就是那堂課要做小動作,一句話“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辦公室里常常會看到他的影子。自從開展“交心”活動以來,鄧老師多次找他談話,並針對他的具體情況,採取了耐心說服從寬處理的原則,每天的課堂上,哪怕他只有一點小小的進步,就及時表揚他,有一點轉變就適時鼓勵他。在鄧老師寬嚴有加,細心澆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師對自己的希望,他變了。如今,這位曾令許多老師頭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績,考入了東北石油學院。

對學生嚴而有度,用愛與學生交流,用真誠與學生相處,他經常對學生們說:“咱們在課堂上是師生,下課後是朋友,如果你們遇到什麼疑難問題隨時歡迎大家來諮詢。”學生們認為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老師,所以下課後她的身邊圍滿了學生,針對學生的各種問題,他總是熱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學生們都說:“鄧老師既是一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是關係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學生們都養成愛學習,愛勞動,尊敬師長,興趣廣泛的好習慣。是的,在學生們心中,鄧老師是他們的良師、是益友,用他們的話說:“老師,老師,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有的學生還為她寫了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於學習,刻苦鑽研。

鄧老師深知“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為了不斷地追求這門無止境的藝術,他邁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他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廣泛地閱讀教育教學雜誌、教學專著。為了求得鮮活的教學經驗,不僅拜同校的教師為師,還積極爭取外出學習的機會。如今又把學習轉移到了網上,凡是有課堂實錄或視頻線上的網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載下來聽,有時一天還聽兩節,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他不放過。正是憑著這樣一種勤奮好學的精神,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並形成了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特點——生動活潑、重點突出、注重積累、培養遷移。教學中她堅決摒棄那種“教師一言堂,學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課堂氣氛,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積極營造有利於互相探討,自主學習的氛圍,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加強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們反映,在鄧老師的課堂上,學生聽課再也不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而是成了一種主動參與的享受。

鄧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把愛心全部給了學生的人,一個把自己都交給了工作的人,一個把青春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的人。有人曾問他“你這樣累嗎?”鄧老師笑著道:“誰會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換來學生的發自心底的微笑,能澆開學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學生走上光輝的大道,我願意再累一點!我願意累上一輩子!”

這----就是鄧喜城,一位三十幾年如一日的老教師。他用愛心與奉獻詮釋了教師的神聖,用堅守與承諾澆灌了滿園桃李。

心繫杏壇志在桃李

大慶市肇源縣福興鄉中學:鄧喜城

一臉嚴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顆純厚的愛心,一腔奉獻的熱血…….這就是肇源縣福興鄉中學教師鄧喜成的真實寫照。鄧喜城,男,漢族,中學一級教師,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為福興鄉長興國小的一名教師,由於工作業績突出於1990年,被調入福興鄉中學並任教至今。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勤懇踏實愛崗敬業,孜孜不倦努力鑽研,任勞任怨無私無悔。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把愛心灑在學生柔嫩的心田,把團結融在教師隊伍的行列,把奉獻留在學校的每個角落,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教師以及福興鄉廣大民眾的一致認可。連續多年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幾載的春華秋實,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揮灑著辛勤的汗水;描繪著無悔的年華;詮釋著奉獻的精神。現將該同志的先進事跡情況介紹如下:

一、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剛剛畢業時,鄧喜城與其他同齡人一樣,懷揣著美好的夢想。然而當他剛踏上長興村國小那片土地時,卻有些震驚:斑駁陳舊的校舍,塵土飛揚的小道,簡陋狹小的辦公室,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學生......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讓他有點茫然失措了。他提著簡單的行李來到學校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雜物以及幾厘米厚的灰塵,他真正感覺到了條件的艱苦。可當他第一次走上神聖的講台,面對著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聲聲稚嫩的童音時,他發現,自己找到了多年夢想的起點,心底燃燒著一團烈火。從此以後,他總是一個人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於深夜人靜時在孤燈下批改作業,認真備課。

當時的福興鄉是一個純農業鄉,經濟比較落後,教師的收入極其低下。就這樣他既要踏實教學還要承受生活的壓力,條件艱苦不足以讓他退卻,倒是那些鄙視的目光讓他內心驚動。為了這群孩子,更是為了改變家鄉的面貌,他痛下決心----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二、關愛學生,無私奉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鄧老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銘,他

一直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年三班學生李春城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動的他總愛在課堂上給老師們添麻煩,不是這節課和同桌講小話,就是那堂課要做小動作,一句話“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辦公室里常常會看到他的影子。自從開展“交心”活動以來,鄧老師多次找他談話,並針對他的具體情況,採取了耐心說服從寬處理的原則,每天的課堂上,哪怕他只有一點小小的進步,就及時表揚他,有一點轉變就適時鼓勵他。在鄧老師寬嚴有加,細心澆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師對自己的希望,他變了。如今,這位曾令許多老師頭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績,考入了東北石油學院。

對學生嚴而有度,用愛與學生交流,用真誠與學生相處,他經常對學生們說:“咱們在課堂上是師生,下課後是朋友,如果你們遇到什麼疑難問題隨時歡迎大家來諮詢。”學生們認為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老師,所以下課後她的身邊圍滿了學生,針對學生的各種問題,他總是熱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學生們都說:“鄧老師既是一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是關係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學生們都養成愛學習,愛勞動,尊敬師長,興趣廣泛的好習慣。是的,在學生們心中,鄧老師是他們的良師、是益友,用他們的話說:“老師,老師,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有的學生還為她寫了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於學習,刻苦鑽研。

鄧老師深知“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為了不斷地追求這門無止境的藝術,他邁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他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廣泛地閱讀教育教學雜誌、教學專著。為了求得鮮活的教學經驗,不僅拜同校的教師為師,還積極爭取外出學習的機會。如今又把學習轉移到了網上,凡是有課堂實錄或視頻線上的網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載下來聽,有時一天還聽兩節,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他不放過。正是憑著這樣一種勤奮好學的精神,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並形成了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特點——生動活潑、重點突出、注重積累、培養遷移。教學中她堅決摒棄那種“教師一言堂,學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課堂氣氛,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積極營造有利於互相探討,自主學習的氛圍,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加強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們反映,在鄧老師的課堂上,學生聽課再也不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而是成了一種主動參與的享受。

鄧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把愛心全部給了學生的人,一個把自己都交給了工作的人,一個把青春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的人。有人曾問他“你這樣累嗎?”鄧老師笑著道:“誰會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換來學生的發自心底的微笑,能澆開學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學生走上光輝的大道,我願意再累一點!我願意累上一輩子!”

這----就是鄧喜城,一位三十幾年如一日的老教師。他用愛心與奉獻詮釋了教師的神聖,用堅守與承諾澆灌了滿園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