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區、鄉鎮(街道辦事處)經濟普查工作總結

的普查立法,各級政府統計部門也沒有專門的統計執法隊伍,《統計法》在一些地方和部門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執行,統計宣傳和執法監督工作力度不大。統計基礎薄弱,管理手段滯後,基本工作條件得不到很好的改善,特別是面對社會經濟主體日趨多元化,投資、就業、分配及消費方式多樣化,經濟結構與聯繫複雜化,地域、城鄉、社會階層間差異明顯化等複雜局面顯得力所不及,加之工作量逐年加大和調查對象配合程度下降等因素,普查工作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一是經濟普查涉及部門眾多,協調工作難度較大,部分行業往往以行業規定為由為普查設定一些障礙,使普查工作難度人為加大。二是普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現行普查方案不夠通俗易懂,部分普查員準確理解有困難。三是入戶調查難度大。第一次經濟普查對個體戶採取全面調查的方法。通過實際操作,普遍反映和其他普查相比工作量增加了數倍,尤其是城鎮,難度更大。個體戶普遍有“怕露富”的思想,數據質量難以保證。其次,經費落實十分困難。漢中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全市10縣1區中9個縣屬於國定或省定貧困縣。南鄭縣雖然不在貧困縣之列,但因全縣骨幹財源企業漢中捲菸廠生產受各種因素影響,收入連年下滑,也成為財政困難縣之一。漢台區在我市經濟發展規模相對較大,但和省內其他非貧困地區比較也屬於落後區域,普查經費籌措相當困難。有的縣一年落實經費還不足1萬元。普查物資緊缺。在經濟普查過程中上級配發的物資短缺較多,沒有印製成冊的普查方案,普查員證件不夠,普查中所使用的鉛筆、中性筆只夠發至普查指導員和辦公人員手中,唯一充足的物資只有宣傳資料。再次,國家普查辦部署工作缺乏詳細的工作流程和時間安排,階段性工作倉促部署,時間要求緊迫,基層應接不暇。工作安排上銜接不夠,如國家普查資料開發利用工作已經部署,但普查資料至今不能核定反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遲遲不發布,10月份將進入統計工作繁忙季節,普查資料開發利用工作難以有序推進。普查報表的錄入、審核、匯總程式變動過於頻繁。不僅加大了基層普查辦的工作量,而且對普查數據的準確性有一定影響。

四、今後建議

第一,關於各級人民政府設定常設普查機構問題。根據周期性普查和經常性調查需要,各級政府應設立專職常設普查機構,有適應普查工作需要的人員編制,承擔經濟普查、農業普查等大型普查任務,以保持普查工作組織的連續性、人員的穩定性和業務的熟練性,更好地完成各項普查任務。

第二,關於貧困地區普查經費問題。貧困地區普查經費落實難,已是制約普查工作順利開展的嚴重問題。有的貧困縣幾年的經濟普查經費累計尚不足3萬元,工作開展後負債累累,如果其他普查或抽樣調查工作接踵而至,想欠帳也找不到地方。隨著統計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普查和抽樣調查工作將日益增多,為了保證普查工作和抽樣調查工作質量,建議在制定大型普查辦法和安排抽樣調查工作的時候,即納入貧困地區經費補助這一內容,以免後顧之憂。

第三,關於普查項目銜接與經濟普查時間安排問題。目前各類普查的項目設定自成體系,互不銜接,大大弱化了普查資料開發利用的力度。如農業普查項目中有“地勢”這一項目,據此可整理出按地勢分組的平原、丘陵、山區的各類經濟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如有這一項目,將會進一步提高人口普查資料的社會經濟套用價值。再如農業普查和第三產業普查對農村第三產業的重複調查、工業普查和農業普查對鄉鎮工業的重複調查等等,這類情況較多,這裡不一一列舉了。建議在進行大型普查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