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街道社區教育工作總結

在過去的一年裡,**街道社區教育工作,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心,突出“雙基”建設,充分利用已經搭建好的教育平台,全方位、多層次向全體居民提供教育培訓服務,為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技術職能、科普知識、法律意識、環境保護理念等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社區教育工作績效彰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基層和基礎建設

XX年街道下轄的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全面調整,一批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中青年走上了社區工作崗位。利用這個契機,街道社教辦協同各社區再次調整了社區教育工作組。選派學歷高,責任心強、熱愛社區教育工作的同志擔任各社區的社教專職幹部。街道社教辦在區社教辦的支持下,聘請王信芳主任到街道,給各社區的社區教育工作組成員進行社教工作培訓,使他們對社區教育的意義、內容、方法和途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為進一步做好社區教育工作打下基礎。街道社教辦還堅持雙月一次的例會,既務實討論安排具體工作事項,也務虛——學習有關檔案、文章,交流工作經驗。這些舉措有力地加強了基層建設。各社區上報的社區教育工作計畫、培訓選單和培訓活動記錄,清晰反映出基層建設的加強,帶來社區教育工作新的突破和新的發展。

社區學校是街道社區教育的主陣地,在社區教育中發揮著龍頭作用。XX年街道社教辦結合“社區學校能力建設”、“課程建設”的理論研究和編寫“**社區學校指南”,在調研的基礎上,重新修訂了**社區學校辦學章程,強化了9個教學點的功能,讓居民民眾更就近更方便地享受社區教育提供的培訓服務。調整了兼職教師名單,充實一批更年富力強,學歷文化更高的志願者擔任社區學校的兼職教師,提高了社區學校培訓質量。這些在理論研究指導下的實踐,使**街道社區教育基礎建設邁出新的步伐。截止XX年10月底的統計,參加社區學校培訓活動的已達2.5萬人次,是近幾年最多的一年。

二、日常工作

1、教育培訓

街道透過社區學校和9個教學點向不同人群提供了內容豐富的社區教育培訓。優生優育培訓,孕產婦受訓率達98%。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在三所中國小總計開課12期,所有青少年都參加了培訓。黨、團員、街道幹部和社區工作人員全部參加了黨校的培訓。718名下崗失業人員平均每人參加了二期技能培訓。編織培訓,使近50名婦女(多數是外來人口)在巾幗編織社獲得就業。120名青少年參加了科技小製作,40名家庭經濟有困難的青少年接受了電腦培訓。近100名中青年聆聽了玄武學堂第期七講《創業與就業》講座。10月份全民終身學習周,4000人次參與。由玄武醫院**分院醫生主將的十期健康教育反應熱烈。書畫、烹飪、插花讓老年人在培訓中體驗了生活樂趣。特殊人群的教育得到高度重視,街道 128 名殘疾人全部接受了政府買單的多種技能培訓。刑釋解教、矯正人員定期參加法制教育。街道社區教育提供的教育培訓一如既往涵蓋了各個年齡段、各類人群。

2、教育宣傳活動

街道每逢節假日、中心工作推出,都會及時開展相應的教育宣傳活動。如青少年假期進社區,暑期夏令營、老少共建活動。《我與和諧社會》演講比賽、八榮八恥書畫展。“***功的邪教本質”,“不讓毒品進我家”。**之春、之夏、之秋、之冬廣場演出。法律夜市,健康諮詢等。寓教於樂的多種活動極大擴大了社區教育的覆蓋面。

3、理論研究

XX年是街道理論研究成果高產之年。先後完成了子課題《加強新市區教育建設和諧社區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撰寫了結題報告,正在等待鑑定;在調研基礎上,寫出了《社區學校能力建設》、《社區學校課程建設》、《加強社區教育隊伍建設,促進街道社區教育發展》、《民間組織在社區教育中的作用》等四篇論文。理論研究的成果已經並將繼續對街道社區教育實踐起到引領作用。

4、考核評比

配合區社教辦兩年一度的評選,街道XX年將通過考核,評選出17名社區教育先進個人,2個社區教育先進集體。考核評比,在全街道範圍內,全面審視近兩年的社區教育工作,用先進促一把街道社區教育工作。

三、特色與創新

外來人口,或者說新市民的教育一直是**街道社區教育的特色。這一特色的形成,是**街情的需要(外來人口占街道總人口的62%),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如何使特色更彰現,除了以往成功的經驗,成熟的做法、更需要創新。XX年街道在特色創新方面主要從兩個著力點下功夫。一是教育平台創新,二是教育模式創新。

教育平台創新。以往外來人口教育,主要是通過街道社區教育學校這個共同平台實現的。今年我們在市、區的指導下,成立了“**新市民學校”和“華飛新市民學校”,為外來人口提供了兩個專用的社區教育平台。在成立“華飛新市民學校”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預想不到的困難。華飛公司有3-4千名外來工,原以為成立新市民學校一定會受到公司歡迎。誰料想,由於外方的不理解,很快遭到拒絕。分管領導梁書記親自跑了三趟,反覆溝通,最後在公司中方管理人員的據理力爭之下,外方終於同意,在工會架構下成立新市民學校,在街道轄區內的這兩所新市民學校已經獲市教育批准。我們有理由相信,為外來人口搭建的專用平台,一定能多可為他們提供更全面、更貼切、更便利的教育服務。

教育模式創新。**巾幗編社市一個以外來中青年婦女和下崗女工為主體的類似個體作坊的一個民營企業,成員與編織社保持較疏散的管理關係。但本身業務的需要,編織社必須對成員進行編織培訓,蘊含巨大的教育培訓能量。街道利用這一教育資源,為全街道下崗女工、外來中青年婦女和有需求的女性提供編織培訓。幾年來,編織社為街道社區教育做出了很大貢獻。但編織社畢竟是贏利組織,提供無償培訓非常有限,以往的培訓大多要政府買單。這種教育形式,限制了培訓面的大規模拓展。街道社教辦抓住社區教育示範項目的推出,在教育模式上大膽創新。一是將巾幗編織社打造成學習型組織,培育企業文化,以此規範編織社的管理,提升競爭力,取得更大經濟效益,讓編織社有更大的熱情支持社區教育。二是在各社區成立公益性編織分社,廣泛吸納有需求的婦女朋友加入分社。分社由社區教育志願者擔任負責人,聘請總社人員對分社負責人進行有償編織培訓,然後由分社負責人對分社成員進行培訓。教育形式的創新,勢必極大擴展受培訓面,讓居民民眾,特別是新市民得到更多實惠。

創新工作會使**街道社區教育特色更突出。

回顧一年的工作,對照年初判定的計畫,我們幸喜地發現工作計畫已基本完成。社區教育工作取得較大成績,同時也發現年初制定的編寫一本新讀本的計畫沒有落實。實踐告誡我們,認真周全地制定計畫,踏踏實實完成計畫,用開拓創新的精神,才能使我們從事的社區教育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