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新華訪談。35年前發端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此後35年間的7次三中全會改革,是貫穿其中的不變主題。也正因為如此,在中國的政治語彙中,“三中全會”幾乎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十八屆三中全會今天下午在北京閉幕了,新華社授權發布了全會公報。新華網為大家邀請到兩位專家來為網友們解讀三中全會精神。我來介紹一下,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 [ 2013-11-12 20:47:30 ]

[主持人]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與前七次三中全會的主題有什麼區別? [ 2013-11-12 20:47:58 ]

[宋世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共有七次三中全會,七次中五次談改革,兩次談農村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特別鮮明,全面深化改革。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五個改革:第一個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第二個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第三個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第四個是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最後一個是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所以說它的區別非常明顯。 [ 2013-11-12 20:50:33 ]

[主持人]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這屆三中全會又承擔著什麼樣特殊的歷史使命和意義? [ 2013-11-12 20:50:58 ]

[宋世明]每次三中全會都承擔著獨特的歷史使命,我感覺它獨特的歷史使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全面改革,也就是五項改革實際上是為五個建設提供體制支撐,並且是一體化: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這是第一個獨特的歷史使命。 [ 2013-11-12 20:52:30 ]

[宋世明]第二個獨特的歷史使命,我個人感覺中國的轉型期不能無限地拉長,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說得很清楚,說我們中國再過30年有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並行,所以這次三中全會確定了到2024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要取得決定性的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今年是2024年,離2024年滿打滿算七年多,時間不等人,所以中國的轉型期不要無限制地拉長,中央進行全面部署、系統推進,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是兩個獨特的歷史使命。 [ 2013-11-12 20:53:56 ]

[周天勇]我們覺得這次三中全會是在國際和國內的背景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下召開的,國際上比如說國際貿易投資的格局,包括政治格局等方面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是一。 [ 2013-11-12 20:55:26 ]

[周天勇]第二,我們的經濟成長,在整個國際上也受到矚目,我們的增長速度一下來世界都受到影響。另外,從國內來看,經過三十幾年的改革,我們已經到了一個“深水區”,就是一些很難的改革、一些受到阻力很大的一些方面,我們需要有這么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改革方案,而且這裡面還有一些重點突破性,使我們通過改革來應對國內國外複雜的局面。特別是要支撐未來一個中長期的經濟成長速度,通過改革來得到紅利,推動經濟成長,我覺得這可能是這次改革和前幾次改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的歷史使命。 [ 2013-11-12 20:56:40 ]

[周天勇]另外,小平同志上世紀90年代說我們再過30年可能制度上就要定型。那么到2024年,我們可能要有一個現代的體制、現代的國家,所以這次也說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有一個定型的制度。 [ 2013-11-12 20:57:35 ]

[主持人]這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個全面改革方案將改革全面地推向了深入。那么我們公報內容都看到了,亮點在哪裡?突破點在哪裡? [ 2013-11-12 20:58:17 ]

[周天勇]我想第一它是全面、綜合、協調。第二是要管長期。比如十年內,或者我們到2024年的話起碼是一個七年內的改革方案。 [ 2013-11-12 20:5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