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宣講講稿素材

不改革沒出路。

當霧霾連日不散、當房價節節攀升、當“冷漠症”四處蔓延,有人抱怨:“都是改革惹的禍。”改革不是完美無缺,發展難免伴生問題。有些問題,是改革經驗不足造成的,需要及時調整。有些問題,恰恰是改革還不到位引發的,需要持之以恆推進改 革。有些問題,則緣於發展理念的偏差。

“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其根源多在於體制機制不完善。改革正是清除體制機制障礙的強大動力。”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禇平說。

改革是改變中國命運的歷史抉擇,破解發展中的難題,改革仍是我們唯一、最好的選擇。

改革不能等。

改革會不會影響社會穩定?改革會不會引起經濟波動?改革難免有風險,我們如何看待風險?

“不改革才是最大的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認為,改革進程中,最可怕的不是有風險,而是一點風險也不敢冒,一遇到阻力就止步不前。

改革時機寶貴,不加快改革,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還可能導致積弊難返,釀成更大危機。

風險不可怕,關鍵是理性認識風險,科學應對風險,防患於未然。

多年改革,我們抵抗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安排”,增強改革的科學性、協調性、協同性,改革就能化險為夷。

改革有底氣。

35年改革發展,我們已有了深化改革的一手“好牌”。

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的物質基礎更加雄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改革的體制基礎更加牢固,可以開啟更高層面的改革;多次應對各種挑戰,黨積累了領導改革的寶貴經驗,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越來越強;改革的潛力依然很大,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從小康邁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13億人口的大國華麗轉身蘊藏無限機遇,也給改革帶來了進退騰挪的更大空間。

共識鋪就改革路。凝聚改革共識,改革攻堅克難之路才能暢通無阻。

堅定不移,改革更有勇氣、智慧

任務艱巨,更激發改革雄心壯志。

時不我待,正敲響改革緊鑼密鼓。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堅定不移推進改革。

政府改革一馬當先。國務院機構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快行政審批改革,國務院已取消下放行政審批等事項300多個。簡政放權,用政府權力“做減法”換市場活力增加。面對經濟下滑,堅持轉型升級不動搖,既穩增長,又調結構,保持了經濟平穩發展。

重點領域改革力度加大。財稅、金融、價格、投融資、民生保障、農業農村等領域,推出多項重要改革措施。“營改增”擴圍,讓企業輕裝上陣;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讓創業門檻大大降低;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對外開放有了新突破……一項項重要改革,增添了 經濟活力,人們感受到了“啃硬骨頭”的決心。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有無畏的勇氣,有高超的智慧,改革就能翻山越嶺,一路高歌。

勇氣和智慧,來自於人民的重託。

從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到向西開放的重鎮蘭州,從全球矚目的上海自貿區到老工業基地包頭的棚戶區,一年間,中央政治局7位常委考察調研足跡遍布全國2/3以上省份。決策層問情於民、問計於民,讓人們對改革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