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材料

12、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於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13、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14、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緊緊圍繞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創新發展軍事理論,加強軍事戰略指導,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要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推進軍隊政策制度調整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15、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確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要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充分發揮人民民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地方、基層和民眾大膽探索,及時總結經驗。

四、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新觀點新論斷

1、“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過去我們講國家和社會的關係、和人民的關係,最早是國家統治,後來講國家管理,現在我們又確立了國家治理。統治就是我強你弱,我是統治者,我管著你、管著社會。後來用的“管理”也有管的意思,我管著你,你要聽我的。現在用治理,治理是一個新的辭彙,現在在全球也是比較流行的。它強調多主體,大家都是主體。國家管理者是主體,人民也是主體,還有各組織、各單位,都是參加管理的主體之一,所以這是從過去的一個主體變為多主體。

治理現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學、更加民主,同時也要更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這都是我們現代化的含義,不受過去傳統的那種生硬的、乾巴巴的,或者是非常強硬的方式,向科學、向民主、向制度更好的轉化、移動。

2、“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這是《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一鮮明思路,體現了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也契合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

3、“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

改革是複雜的系統工程。當改革打響攻堅戰,迫切需要把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結合起來,在摸石過河中把握規律,在統籌規劃中推進改革。強調頂層設計,是改革的大局觀。尊重基層首創,是改革的民眾觀。“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十八大以來,上與下的呼應,最大程度聚合著改革正能量,激發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