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

15)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

當中,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項目中反應的即是先前關注的國有企業改革。然而,由於公報內容中仍重申堅持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基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這讓市場普遍預期未來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不會很大,但有點新意的是,公報中亦提及要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這或許是政府有望放鬆對民營企業嚴格控管的指標性方向。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表明市場期待國退民進的步伐不會很大,但也希望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健康發展,以此提高效率和活力。預計會放開部分股權和領域準予民營資本進入,值得期待,但需要看具體執行層面如何操作。

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項目中,再次強調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並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及擴大內陸沿邊開放的發展方向,若有後續政策支持,如明定對入主企業的稅賦優惠,開放自貿區人民幣自由匯兌等,那么先前自貿區題材概念股可望仍有另一波的支撐題材。

公報內容中亦重申鄉村城鎮化的重要性,延續“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我們預估未來基礎建設、土地改革相關類股有可能有另一波支撐題材。另外,公報對文化產業賦予了重要的地位,因其將協助中共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將利好傳媒相關板塊。而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項目,持續表述對環境保護的決心,這預估會對環保產業帶來支撐題材,這對於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板塊都是利好訊息。“反腐”仍舊是此會的另一項重點,因此,對於奢侈品行業以及去年高漲的白酒行業預估仍會面臨一定壓力。

公報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相關措施對於醫改相關行業可能帶來利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表述,暗含了政府未來將對大宗商品 、資金等生產要素上進行更加徹底的市場化改革,包括結束煤炭、電力價格的雙軌制,繼續有力推進利率市場化等。

明確的改革內容,待《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公布,應會有更清楚的方向。我們認為這次三中全會,主要是定主基調,具體還得看落實,從改革目標看,確實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影響中性。但對於政策支持的相關行業,我們仍會持續透過由下而上的研究體制,找出估值合理、基本面佳的投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