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師德體會

通過這次學習,我更進一步認識到,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認真學習,勤奮工作,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業務鑽研能力,按事物發展規律,完成好時代賦給我們的任務,做好黨交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謂深諳人師之重要性。又曰:“無德不貴,無能不官。”又說出了道德規範的重要性。兩者合併,即謂之師德,是指老師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

談到師德,就不得不談一談社會的道德重建。自從文革之後,改革開放把人震得六神無主,兩眼只盯住金錢放光。中國人是富了沒有富得流油,但至少腰包不乾,腰桿不彎了。但富起來的中國人卻忘記了許多先輩保留下來的優秀美德,丟棄了自己的道德準繩,迷失在紙醉金迷的紅廳綠館,充溢腦海的只是金錢、權力、滿心私念,毫無善心。我們提倡拿來主義,拿回別人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拿來了精神思想上的糟粕。這不能消除的負面影響。然而可怕的是,許多生活在這樣環境的學生們——那些將要挑起祖國建設大業的棟樑之材們,也在這物慾橫流的世界裡迷失了自我。這是多么令人擔心的啊!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孩子剛生下來時,都是一張潔白無瑕的畫紙,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張張白紙各有不同的色彩,有的漆黑如墨,有的潔白無暇,這些都是不正常的現象,好在畫紙“未乾”,還能修改,這就需要我們的“畫家”——老師用鮮艷的顏色——即正確的道德規範,去糾正那些誤筆,在學生的青少年時期,便把各種錯誤思想扼殺,讓這些祖國的花朵淀放燦爛的笑容。

這就是師德建設的重要性,但知難行亦難,要培養良好的師德師風,並非朝夕之功,全在點滴之行!

第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關鍵的第一步,老師敬業,則會全身心的投入教學工作,深入學生之中,體察學生之苦,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嚴而不懼,師生相融;松而不弛,收斂自如。

第二,謂之淵博的知識。展望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教育,素質教育必將獨占鰲頭。“人才多樣化,人才一專多能”的人才觀,要求我們教師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具備紮實、系統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掌握外語和計算機操作,了解諸如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管理學、社會關係學、人際關係學等提高自身修養的學科。此外,還要密切關係時事政治,為學生作好正確的政治導向。這些都是對培養自身道德水平有良好的作用,這樣,才能在面對學生的各種問題時,得心應手,作為正確的引導。

最後,就是老師自己的道德規範的培養,每一個有著良好道德規範的老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這種人格魅力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們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甚至會影響他一生的目標和努力方向。所以,老師自身的道德規範的正確與否,就顯得猶為重要,要培養自身的道德水平,關鍵是言行一致。思想上保持積極上進的心態,時刻記住為人師表的重要性,行動上自律自查,樂於助人,平易近人。多一點坦誠自然的交談,少一點功利性的宣傳;多一點面對面地交流,少一點無禮的喝斥;多一份平等的關心,少一份不公的偏心;多一點設身處地,少一魯莽衝動,用自己切實的行動去感召學生,感化學生,用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學生,不知不覺中,你的靈魂也得到升華。

良好的師德師風,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必須經過不斷的實踐和艱苦的探索。這是我們一生不變的追求,這是我們一生不變的事業,只要無愧於心,也就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