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師德手冊》書評

程俊紅

這是一本啟迪教師靈魂;指導教師精神追求;啟迪教師進行自我靈魂的拷問;鞭策教師審視自己;激勵教師潛心育人、奮發圖強、鑄造輝煌的好書,是每一位教師得以慰籍的心靈雞湯。我以一下理由向大家鄭重推薦此書。

(一)活生生的事例,彰顯了教師應該是愛國守法的好公民、好老師。書中為我們展現了一些光輝的模範:

二十世紀的王季范憂國憂民,極力喚醒“站在金庫上哭窮,睡在武器上害怕”自暴自棄的中國人。

明確愛國方向,舍小利,為大利,到條件十分艱苦的貧困地區支教的耿偉、孫永福、徐從德、李永衛、杜英玲等老師。

致力於改變祖國教育現狀的徐本禹。雖然他“很孤獨、很寂寞、內心十分痛苦,快堅持不住了……”但是他依然堅持在貧困山區支教,因為他了解祖國需要什麼,知道自己能為祖國做什麼,並盡最大努力為祖國培養出最需要的人才。

還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胡安梅老師,遠離私慾、奉公守法。三萬多元的捐款對於清貧的胡老師是一筆巨資,但是她毅然設立了“胡安梅教育基金”,給學生交學費和獎勵那些紮根山村教育的老師們。文明應該成為文明永恆的追求,守法是文明的底線,教師更應該從守法、普法做起,做一個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那些體罰學生的行為當收到唾棄和責罰。

……

掩卷閉目,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仍然活躍在眼前,他們就是我們的榜樣,就是我們的楷模。

(二)鮮活的事例、深沉的哲理指導我們要做愛崗敬業的老師。

“淡泊明志,明靜致遠”的北京市海星二中的張麗娟老師,舍小家顧大家地拚命工作,心無旁騖地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

江中縣窯房村國小的常中光老師,20多年在教育事業上默默耕耘,由於他的敬業,讓山區的孩子看到了希望,讓貧瘠的山村看到了希望。

當然教師的甘於寂寞,本書中也給出了具體的方法:

1、在讀書中沉澱思想。大凡有學識者都甘於寂寞,因為有學識的人內心是豐富的,只有有學識的人才能做到“豐富地安靜著。”

2、知足常樂,安心教育。孔子評價顏回,曰:“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這句話就是說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苦日子:你看顏回真是個賢德之人啊,吃的是一筐兒飯,喝的是一瓢兒水,人又住在沒有洗手間、沒有上下水、沒空調沒暖氣而且拆遷無望的偏僻的耳朵眼兒胡同兒里,換了別人愁也要愁死了,可顏回照樣絲毫不改他的快樂。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個明白的人。

都說顏回窮,但是,世人都窮,不單顏回。世人之窮,各式各樣:有人窮得蠅營狗苟,一身卑微;又有人窮得怨天尤人,一身酸氣;然而有人卻是“貧而無餡”,窮得剛正嶙峋,一身傲骨。何況我們教師不算窮人,我們的知識就是巨大的財富,很多巨富的人可能更羨慕我們這無窮的智慧呢。

因此佛說:“擁有財富的人,不如擁有智慧的人。”我們老師應該是擁有智慧的人。

3、讓我們學會:懂得放棄——放棄是一種智慧。

佛曰:“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真正的布施,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著,通通放下。”這都是至理名言佳句,佛的智慧。大徹大悟之人,知道放下才是真正的快樂,因此,教師要學會做一個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