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師德論文

愛心,是每個教師必備的教育素養之一,是教育素養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種品質。教師以培養人為職業,必須熱愛學生。正像有人所說的那樣:如果你討厭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愛的教育》一書中的主人公安利柯老師,是一位表情非常嚴肅、額上皺紋清晰的男老師。在看似粗獷的外表下,卻存著的確是一顆母愛般細緻的愛心。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一番話:“你們是我唯一的愛,你們就是我的孩子,我愛你們,也需要你們愛我。我不想處罰任何人,請你們向我證明,你們都是真誠善良的孩子……”實在叫人佩服之至,他告訴我們要用愛來呵護幼兒。“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愛幼兒不也是一樣道理嗎?在給予孩子們尊重、愛心之外,我也曾經不止一次地嚴厲批評“違規”幼兒,擺出過多么權威的“兇巴巴”的面孔對他們進行著自以為是的“教育”。真的太多的“過”了,為什麼不學會用寬容用愛心去教育呢?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至今想起仍頗為感動。他說:“從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們中間,我的手牽著他們的手,我的眼睛注視他們的眼睛.我隨著他們流淚而流淚,我隨著他們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是為愛所喚起,並為知識所引導的。從這一角度講,美好人生的開始掌握在我們教師手中。教師的愛心能使少年英雄更健康地成長。孔子對學生的體貼入微、關懷備至至今仍傳為佳話。貧窮的他多方接濟;有病的,他去看望。他在與所有學生的交往中,態度謙和,平易近人,敞開心扉。學生對他的深厚感情,終身不忘。教師的愛心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振作起來。要像父母對待子女,醫生對待病人一樣,用真心實意和深情融化他們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名好教師會將學生房子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現實的社會中,面對工作壓力、面對別人的不理解、面對“清水衙門”的經濟窘態,教師必須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神聖的歷史使命;應該學會忘卻感傷、丟掉失落;面對流動的幼兒,卻不能流動的失去了愛;送走了長大的孩子,返身重複面對等待教育的孩子。調整好健康向上的心態面對下一個受教育的對象。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可當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時,我發現,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也不是詩人,不能用優美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社會的發展和人性本身的弱點使我的物慾不斷膨脹。不斷膨脹的物慾必然帶來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帶來精神的空虛,物質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長期的,揮之不去的。我時刻在想我是名好教師嗎?我所做的對得起每一位孩子嗎?我悲哀了,前所未有的悲哀,幼兒教育對我並不陌生,可是如何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是我長期作戰的問題,工作中的我缺乏經驗,生活上的我不注重細節。教育中我也碰到很多困難,這些都是我作為幼兒教師需要克服,我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無際中看不見一絲陽光而苦惱,我曾因自己無心再單純地對待每一張渴望知識的臉龐而羞愧。可是當我看到仍然有數不盡的教師們無怨無悔,像春蠶、像蠟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這個職業的聖潔時,我如夢初醒。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著我們這些後來人,這些同行們,讓我們由不情願到情願,由情願到全身心地熱愛這個工作。因為,生命的意義遠不止於功利。“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生活中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