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啟思錄》觀後感:師德緣何如此沉重

竹谿縣豐溪鎮中心學校  馬泮敏

鄧小平同志曾經談道:“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失誤是教育的失誤”。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教育失誤”主要是指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抓得不夠,同時也包括著教師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教師職業道德的規範不夠。近些年來,我們的確耳聞目睹了很多有違師德規範的事件。諸如毆打體罰學生、污辱傷害學生、利用教育職權謀私利等等。以致不少人士驚呼:改革開放後的教育怎么了?教師怎么了?師德成為一個人們不忍提及的沉重話題。

為何出現教師職業道德的嚴重滑坡?筆者的體會有這樣幾個方面。

教師教育觀念郁於傳統,沒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時代步伐,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理念。中國幾千年的教育,一直注重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一直強調的是“師道尊嚴”,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習慣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忽略了教育對象的人格與尊嚴,缺乏了平等的理念和起碼的尊重。因此,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稍有叛逆和不順從,都被教師視為大逆不道和對教師權威的挑戰,從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上不能適應新時代對教育理念的轉換要求,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變革的要求,不能適應新時代的學生對教育的渴望與要求。於是,我們的教師就會按傳統的模式和教育理念去規範和處理學生。“氣從心頭起,怒向膽邊生”,打罵、體罰、污辱、傷害學生事件就遂之而發生,諸如“一耳光打出神經病”、“逼學生吃屎喝尿”、“刻賊字”等事件。

教師奉獻精神滑坡,不能安貧樂教,不求無私奉獻,“清水衙門”滋生了腐敗與謀私。改革開放,市場繁榮,行業重組,市場經濟逐步取代了計畫經濟,各行各業的空間舞台更廣更大,行業差距和行業利益的區分度更大更明顯。同時,更多的人渴求更良好的教育,總想子女找到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受到好的教育,而現階段我們的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的城鄉差別,校與校的差別明顯存在。這樣以來,部分學校和教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抵制不住金錢利益誘惑,利用教育的職權進行謀私活動,教育部門也滋生了腐敗。諸如濫收費、有償服務等行為,違背了師德規範要求。

缺乏有效的監控和評價機制,使教師的師德規範問題只停留在口頭的說教上,而難於從行動上進行約束,難於進行有效的評價和衡量。現行的教育體制,往往只注重了學生的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也還未真正落到實處,對教師優劣的評價僅僅局限於教學成績的高低和考上了多少學生,而對師德的內容沒有一個很好的評價標準和評價程式,因此造成教師只重教學成績,而忽視師德修養,總有“一俊遮百醜”的心態。

因此,師德的規範與提高,不僅依賴於教師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理念的更新,更依賴於完善師德評價程式,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機制和約束機制,不讓師德喊在口頭上,而是落實到行為的監督和評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