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局中層優秀黨員事跡材料

男,生於1970年11月,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工程師,現任公路分局工養科長。1991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公路與橋樑工程改建、養護施工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踐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更新觀念,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任勞任怨,勤奮工作。他經常深入施工第一線,虛心聽取工人意見,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努力進行技術革新,為工程投資少、質量高、效益好動腦筋,想辦法。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理論聯繫實際,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專業水平。

在長達十九年的公路工作中,他成了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公路人,他的汗水幾乎灑遍了轄區公路,他對分局管養公路的了解和理解,就象孩子對親人的了解一樣,不用翻記錄,不用查資料,只要是公路上的事,哪怕是里程碑、百米樁在哪,他隨口就能娓娓道來,如數家珍。由於養護工作點多、面廣、線長、千頭萬緒,作為工養科長,他做起事來生怕出現什麼差錯,總是小心謹慎。每一份報表、每一張圖紙他都要親自考查分析,每一組數據都要親自驗算,每一道施工程式、每一塊施工安全標牌都要親自過問,進場的材料都要親自把關,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有一句怨言,仍然忘我地工作著。他常對同事們說:上級領導把養護工作交給我,是對我極大的信任,我沒有理由不好好乾,再說,我是一名黨員,要對得起黨員這個稱號。他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為職工樹立了榜樣,深受職工的擁護和愛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十多年來,他始終如一的保持著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把全部精力獻給了公路養護事業,多次被省、市公路部門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

一、勇於科研創新,嚴格操作規範,很抓工程質量

在施工中,他認真貫徹落實四級質量保證體系,完善施工程式、質量驗收程式,加強施工過程控制,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加快工程進度,切實提高項目管理水平,保證改建和養護大中修工程項目按時、優質、高效地完成。

1995年,參與省道102線潁上衛星橋改建施工。他樹立精品工程意識,規範施工管理,從施工準備、測量放樣,到上、下部結構等各道工序,層層把關,按照施工規範,刻苦鑽研,深入探索,大膽採用新材料、新工藝,充分發揮團隊智慧,圓滿完成任務。橋頭跳車是公路常見的病害之一,它往往是由於台背回填不密實引起的。為此,在施工中,特別加強了橋台背的回填,採取多項技術措施保證了台背回填的質量,該橋通車多年後橋頭未產生跳車現象。橋樑改建工程質量優良,受到上級領導表彰,為單位贏得了榮譽,同時,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1997年,他參與省道307線渦陽東段(大周莊-渦蒙界)15公里改建工程施工,擔任該項目技術負責人。由於二灰碎石作為半剛性材料以良好的力學強度,超群的抗疲勞性能和優異的水穩定性而著稱,當時被廣泛套用於高等級公路的基層。但它易於產生結構裂縫的固有弱點,因懸浮型混合料不良級配組成的推波助瀾而加劇,時常令人困惑。他和技術骨幹採用貝雷法分析了集料級配組成的合理性,認真最佳化二灰碎石混合料的配比組成,並著力改進施工工藝技術。依據有關規範、標準和試驗成果鋪築試驗段,進行反覆論證,控制集料與二灰含量的最優配比,所鋪築的二灰碎石基層,不僅抗裂和抗沖刷性能優越,而且由於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均勻性而在防止混合料的離析、確保結構的耐久性和穩定性方面都顯示其良好的效果。此工序的施工經驗被推廣到全市公路工程施工中。

1998年5月-1999年6月,他參加界阜蚌高速公路連線線10.5公里改建工程施工。在路基施工中,王人集南頭有大段的低洼水塘區,地下水位較高,部分路段地下水位進入路基工作區。清除表土後,用壓實機械碾壓,呈現出彈簧狀態,多次反覆碾壓仍然無法成型,達不到規範要求的壓實度。針對此種特殊路基情況,在分析病害的原因後,經過研究,他認為處理的目的就是降低地表水的含水量和地下水位,降低土的塑性和隔斷毛細水上升的通道。故而決定採取以下方案進行綜合處理:、開挖排水溝排乾地表水及降低地下水位。根據現場反覆試驗,確定翻耕時土層含水量最好控制在28%以內,以免土壤過濕成團而不易破碎。晾曬後的回填土含水量符合最佳含水量時再進行壓實。2、摻加生石灰。摻加石灰劑量根據試驗採用4%-6%,其作用是吸水蒸發,石灰消解作用可吸收土的水分,釋放熱量促使水分蒸發,使回填土的晾曬時間縮短。二是固結隔水作用。3、滲溝排水。滲溝主要作用是攔截匯聚流向路基的地下水位,並把水排出影響區以外。4、隔離地表水。為防止雨季時地表水滲入路基土中,路基邊坡採用0.5m厚的粘土護坡,路槽底面鋪設有足夠強度的隔滲土工布,並做成4%的雙向橫坡,以保證路面結構層的水有排水出路。採用以上多種方法對過濕土路基進行綜合治理,治理方案施工簡便,造價不高。不僅解決了低洼區路基施工的難題,還排除了以後公路正常使用造成的很多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