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優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跡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英雄壯舉,——這位山下普普通通的農村黨支部書記,懷揣一顆一心為民的熱心,投入滿腔的熱情,引領民眾調整產業結構奔小康,使村成了全區產業結構調整示範村和遠近聞名的致富村。這位52歲的農家漢子,他用真心、真情與大愛,譜寫出一曲動人的奮鬥與奉獻之歌……

競選村乾勇挑重擔

村位於縣鎮東部,離縣城18公里,公路穿村而過,交通條件優越。長期以來,由於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民眾思想落後等原因,該村發展一直滯後,民眾增收困難。

那時候的村不僅窮,且治安混亂,民事糾紛多,是遠近聞名的“爛桿桿村”,村幹部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調解民事糾紛上,計畫生育、產業調整等工作難以推動。村民們長期延續著傳統的種植方式,生產效率極低,守著一壩好田土,過著貧困的苦日子。

看著這樣的狀況,沒有在村里擔任任何職務的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富不能只富自己,要帶領大伙兒一道奔上致富路。堅定了這樣一個信念的在毅然拋開了跑運輸和經營預製板廠年10多萬元純收入的事業,競選為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如何讓本地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轉化為村民增收的經濟優勢?這是上任伊始擺在他面前的首要問題。經過一番苦苦思索,最後,他得出結論:造成村里落後的原因,首先是“人”的問題沒有解決好。

於是,他一上任,就把村班子建設緊緊地抓在手上,嚴格執行“三會一課”、黨支部和村委會學習、黨員議事、民主生活會、黨風廉政建設、黨員一對一幫扶等制度,使支部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支部班子整體合力不斷增強。村黨支部先後制定了村務公開、黨支部和村委會聯席會議等20多項村級管理制度,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和老黨員組成的村務、黨務監督領導小組,定期聽取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匯報,避免了以往各項制度貼在牆上得不到落實的現象。

同時充分發揚民主,實行村民自治。讓民眾有充分的知情權、發言權;嚴格按照《村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辦事,實行村民代表議事制度。村裡的土地發包、建設工程的立項和發包、救災物資發放、特困戶等重大事情都是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後,由村委會具體落實。由於工作公開、公正,增強了民眾對村幹部的信任,密切了幹群關係。在上級黨委的指導下,把有經濟頭腦、敢闖敢幹、年輕有為的能人吸收到黨組織中來,進入村兩委班子。短短几年,先後發展黨員13名,湧現出了楊新明、馬銀萍等一批覺悟高、觀念新,帶富能力強的黨員。

調整產業謀富路

班子力量增強了,人的關係理順了,接下來,就該是如何帶領民眾增收致富了。

該如何帶領民眾一步一步走上致富路,心中有個明確的思路。他決定,要從改善本村生產生活基礎條件做起。於是他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215萬元,組織村民投工投勞,連續實施了陰溪、廣寨、毛坪、邊江等4個村組的人畜飲水,新修和維修農村水利溝渠2200米,修通3條通組公路,2條機耕道,硬化6條村主幹道,全村實現了組組通公路、組組喝上自來水的目標。

致富“道路”打通了,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到浙江台州市,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和磋商,成功引進台州市一位客商前往本村投資60餘萬元,建成了110畝大棚西瓜基地,當年創收50多萬元。

引進外商種植大棚西瓜,為村民致富找到了突破口。民眾不但有了土地租金收入,還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的願望。更重要的是,部分農民在大棚西瓜基地打工學到種植技術後,主動發展西瓜產業。大棚西瓜成功後,民眾的視野得到進一步開拓,對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