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優秀基層幹部的事跡材料

2011年11月6日晨,安徽省財政廳選派到村任職幹部、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同志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5歲。噩耗傳來,人們無不為失去一名好黨員、好乾部、好同志而悲痛萬分。xx聞訊後,作出重要批示:“沉痛悼念××*同志。請轉達對××*同志親屬和小崗村村民的親切慰問。”xx、xx、xx、劉雲山、李源潮等中央領導同志相繼作出重要批示,對××*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對總結、學習、宣傳××*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精神提出明確要求。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到××*家裡親切看望其親屬,轉達中央領導同志的問候,對××*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省委決定,追授××*同志“優秀共產黨員、模範基層幹部”稱號。

××*,男,1964年5月生,安徽蕭縣人,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工作,先後擔任安徽省財政廳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調研員。XX年,他積極回響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等職務。在小崗村工作期間,他緊緊團結帶領村“兩委”一班人,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銳意進取,以改革推進發展,扎紮實實為民眾辦實事好事,著力加強村級組織和黨風廉政建設,在改變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加快小崗發展上作了大量工作,樹立了基層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贏得了組織的肯定和民眾的擁護。

“他心裡裝著小崗,一門心思讓村子富起來”

XX年2月,××*剛到小崗村時,這箇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的家底還很薄,發展仍然滯後,他的前幾任一直在探索發展的路子,那時小崗村的發展思路還不甚明晰,村民對他的到來並沒有抱太大希望,有的人甚至投來懷疑的目光:“一個省城的年輕人,鍍金來的吧?”然而這些沒有影響他為小崗村謀發展的熱情,反倒讓他更冷靜,他說:“一些民眾表現出的冷漠,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他們想要加快發展的強烈願望。”他堅信,小崗村是“中國改革第一村”,這個品牌全國獨有,只要發展的路子對了,只要幹部民眾擰成一股繩,完全可以實現快速發展。於是,他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把全村100多戶跑了兩遍,和村民促膝談心,了解情況。與村“兩委”成員和“大包乾”帶頭人深入交心,謀劃小崗村發展路子。

通過深入調研、廣泛走訪,××*認為,小崗村最需要的是發展,但小崗村的發展必須是讓民眾長遠受益的發展,不能盲目的發展,特別是對引進的企業一定要圍繞“農”字做文章,讓民眾能從中受益。為此,他決定從三個方面著手推動小崗村的發展:一是轉變黨員、民眾的思想觀念,增強科學發展意識;二是儘快制定發展規劃,找準發展路子;三是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轉變少數村民“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及時組織村幹部、“大包乾”帶頭人等到華西、大寨等名村參觀學習,回村後開展“小崗怎樣快發展”討論,尋找差距,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大包乾”帶頭人嚴金昌常說,以前的小崗人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捧著“第一村”的金招牌還富不起來,是××*讓我們開闊了眼界,轉變了觀念,找準了發展路子。

小崗村民眾的發展熱情被激活了,××*立即和村“兩委”班子帶領民眾認真研究制定發展規劃,確立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加快設施建設,發展旅遊業;跳出小崗求發展,著力辦好工業園”的發展思路,並制定了詳細的工作任務和目標。XX年,村里依託已有的80畝葡萄示範園,成立“優質葡萄種植協會”,聘請農技專家傳授栽培技術,通過黨員的示範帶動,壯大了葡萄特色產業,還辦起了葡萄文化旅遊節,現在,小崗村有90%的農戶種植葡萄,面積達600多畝,人均增收XX元。XX年,村里引進糧油食品發展有限公司,採取“訂單”方式,與村民簽訂小麥種植、收購協定,並積極吸收村民到企業務工,村集體每年也可增收10萬元。幾年來,鳳陽縣小崗鋼構有限公司、滁州市楊帆醫療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合肥禾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相繼落戶小崗,促進了小崗村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