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紅心暖千家先進個人事跡

時間永遠凝滯在了2011年3月29日的晚上7:15;地點:**市**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分院)24小時開設的診室里……

他倒在了自己心愛的崗位上

在給一位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塞上體溫表後,還沒來得及在自己的門診日誌上登記孩子的姓名,60歲的**“哎”的一聲,猝然倒地,不省人事……

隨即發現的同事們立即對其進行了心肺復甦搶救,然而,**緊閉的眼睛再沒有睜開,在還有7個月就可以告老退休的時候,不期而至的死神奪去了這位紮根義西山區40年的鄉村好醫生的生命。

訊息傳到**十二年前工作過的**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很多鄉親哭了起來。一位名叫樓新英的老太太說,樓醫師給她看了20多年的病,多次送醫送藥上門,從不收取一分費用,本來她還想再過幾天去**找樓醫師的,想不到樓醫師卻“走”了。

感動的,惋惜的,嘆息的,稱讚的……連日來,在**西部山區的何里、**、夏演等地,當地民眾都在傳論著一個曾經給他們服務過40年的好醫生。熟悉的,不熟悉的,在清明節來臨的這個特殊日子裡,通過各種方式弔唁和懷念**。

民眾一叫便上路除夕之夜不離崗

**是**西部重鎮**的山區地,到鎮上要繞道一座岩口水庫和一條隧道,進出十分不便。十二年前,已經在何里山區工作了20多年的**被調到**鎮中心衛生院,當衛生院領導安排她到位於**的分院工作時,曾經答應他過段時間就會調回總院工作。但想不到的是,這以後的時光,**再沒能離開這塊土地和這裡的鄉親。

吳璀建是**國小的一名校工,和**非親非故,然而4月2日**開追悼會的那天,他幾度失聲流淚。他說:“**為人誠懇、質樸,在得知我有骨刺增生的老毛病後,他不僅幫我配了一些成藥,而且還親自到**附近的大草坪等高山採掘草烏等草藥,然後為我調製藥酒,我的傷痛多虧了他。”吳璀建還說,這些年來,由於兩人單位挨得近,**除了給他看病,還在生活上處處幫助他,把他當成了好兄弟。

在**衛生分院,**的一輛五成新的南洋牌腳踏車和一隻紅藥箱依然停放在過道上,這是他平時出診的工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的村民共有72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260多人,**基本上都為他們上門作過檢查或看過病,並為老人們統一建立了健康檔案。去年正月初二這天,**得知位於**、金東、浦江和蘭溪四地的交界處的偏遠山村——里美山村的吳興明病發的訊息,不顧大雪封山,道路崎嶇,徒步10多公里,為吳興明送去藥品,由於重度肌肉萎縮而臥床多日的吳興明感動得涕淚俱下。

同事吳全斌說,**分院總共只有四五個工作人員,雖然條件簡陋,但每逢節假日和晚上,也必須要有人值班。考慮到他們年輕醫生生活的不便,**把大多數值班的任務都攬了過來,最後四個除夕的值班,也全部是他一個人“包”了。甚至在自己的妻子因為婦科腫瘤在省城動手術住院時,**也只陪了一天。

“我多跑一步,病人就多一分希望”

何里農民樓東鋒至今清晰記得31年前**醫師為他父親做的一件好事。1978年農曆九月的一天,他的父親樓章緒上山砍柴,在當地一處名叫深塘塢的山坳里遇上一好友,兩人對飲,不久,父親肚子發脹,並伴陣陣急痛,手足無措的父親好友下山找到了在何里衛生院值班的**。**隨後上山,發現樓章緒的痛苦狀,發覺不妙,當即下山拉來了一輛獨輪車,在作了簡單的對症處理後,快步小跑,連夜將樓章緒送出山區,待送到8公里外的夏演鎮上時,已是拂曉時分,而**的腳底也跑出了血。他事後說起這件事時說:“我多跑一步,病人到外頭醫院動手術康復的希望就大一分,我當時是在和生命賽跑,不拚命怎么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