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勞動模範運行隊機電維修工先進事跡材料

在技術革新與發明創造上,**是個不放過任何實踐機會、不輕棄任何“突發靈感”的人。正因有這種精神和氣質,他的成果接二連三,“副井信號系統改造”、“東風井風機斷電報警器設計”、“通風機超溫保護裝置設計”、“多段水位顯示報警器設計”……一個個小改革、小創造的成功,使他成了聞名礦區的“土專家”、“小發明家”。

“我最對不起的就是我的家人”

有一次,妻子上班臨走時,一再囑咐他盆里發著面,記著蒸饃。恰巧那天設備就出了故障,他處理完後回家已是晚上十點多了,也實在太累了,倒在床上就進入了夢鄉。妻子晚上十二點下班回家想找饃吃,誰想生面還在盆里,且已發到了盆外。妻子當時真想把丈夫叫起來臭罵一頓,可看到他累得那樣子,又於心不忍,只好自己含著淚和面生火,直忙到凌晨三點多鐘才把饃蒸完。

有人說,**只不過是在工作中創造了二百多萬元的經濟效益,這在當今社會裡算不了什麼。一個好的網路遊戲設計師,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創造幾百萬元的效益。的確如此,但長期受落後環境制約,條件非常艱苦的煤炭企業,要想做到絕非易事。走進**工棚式的辦公室,一張陳舊的工作檯上,只有一台原報廢、後又被他修好的老式電腦,電腦里全是他的技術資料。在他的辦公桌上,那些“高、新、精”機電維修儀器,大都是他自己親手設計製造的。房子裡沒有空調,更沒有沙發……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幾年來,在**與工友們的努力下,王村礦沒有一次因機電設備而影響過原煤正常生產,號稱煤礦“咽喉”要道的礦山運行系統,成了礦上最為暢通、最讓領導放心的地方,從而保證了礦山的安全生產,這間接帶來的效益是無法估算的。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看他一生中能做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看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如何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實、做好。如何算愛崗敬業?怎樣才是乾好本職?**以他的實踐給人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