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副書記先進材料

今年49歲的**同志,現任##鎮黨委副書記,主要分管農業農村、信訪穩定、交通等工作。自1986年開始擔任村支部書記到招聘為國家幹部,先後歷任##鎮總支書記、副鎮長、黨委副書記,他所分管的工作,多次受到區委區政府、鎮委鎮政府的表彰。23年來,在實際工作中,他始終保持積極進取、不計得失的良好精神狀態,始終做到實幹苦幹、勤政廉政、先人後己、無私奉獻。**同志就是這樣用奉獻寫人生以實幹贏民心,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幹部成長為鄉鎮領導幹部,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踐了自己的入黨誓言,以堅定的信念、高尚的人格、無私的情操實踐了“三個代表”的要求,充分展示了當代鄉鎮領導幹部的崇高追求和良好形象。

一、抓學習,不斷提高領導能力

理論學習是領導幹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作為一名黨的幹部,**同志一直將理論學習作為自身的重要任務,自覺做到勤學多想,努力增強黨性觀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保持良好的道德風尚。幾年來,他積極參加市、區舉辦的各類知識培訓、法律培訓,並身體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激發自己的政治責任感和奮發進取的精神,不斷朝新的目標奮進。幾年來,他利用業餘時間先後做讀書筆記4萬餘字,結合農村工作實際撰寫各類文章10多篇。持之以恆的勤奮學習和多年農村工作的錘鍊,使**同志的理論水平和思想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業務素質和領導水平也得到很大的增強,無論是召開農業生產現場會、解決農村糾紛還是陪同領導調研,他都能用生動詳實的語言打動民眾,和民眾打成一片,為領導提供有價值的資料。

二、抓發展,特色經濟碩果纍纍

農業結構調整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同志按照“興一個產業,富一方農民,活一方經濟”的思路,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經濟,通過幾年的發展,我鎮現已成為全市最大的小龍蝦繁養中心、全市首家構樹產業基地和全區第一養殖大鎮。一是種植業建成了五大產業基地:即沿東王路建成了萬畝蔬菜基地、萬畝棉花基地;沿襄洪路建成了萬畝優質糧油基地;沿東鹿路發展旅遊觀光農業基地;沿山建成了萬畝花生種植基地。二是畜牧業建成了三大養殖基地:即樊營蛋雞養殖基地、堰坡養豬基地和沈營養鴨基地,2011年,被區政府授予“全區第一養殖大鎮”稱號,建成萬頭養豬場3個,千頭養豬場10個。全市聞名的養鴨專業村沈營村2011年新成立了東沈興隆養鴨專業合作社,新建四家鴨蛋加工企業,形成了從賣鮮蛋到鴨蛋加工一條龍的產業。2011年,全村養鴨專業戶達到87戶,建鴨棚92棟,存籠18萬隻,年經濟總收入3200萬元,純收入410萬元。養殖業已成為我鎮農民增收產業之一。三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我鎮以襄樊楚佳龍公司為產業龍頭,大力推廣小龍蝦養殖技術,全鎮小龍蝦養殖面積發展到6000畝,畝產值達5000元,年產值達3000萬元。以湖北大自然生物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為產業龍頭,大力發展構樹種植基地和飼料加工基地,養殖綠色環保生態豬,提高經濟效益,帶動農民致富。全鎮發展構樹種植面積5000畝,占地27畝的構樹飼料加工基地現已投產運行,占地30多畝萬頭生豬循環養殖基地去年出欄3000多頭。同時以襄津園和桂蓮醬品廠為龍頭,發展大頭菜加工;以民達公司為龍頭,發展糧油加工業。以##鎮蔬菜協會為龍頭,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2萬畝。2011年7月,我鎮申報的花菜、包菜、大頭菜、山藥、大蔥、芹菜等6個蔬菜品種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證書,為蔬菜產業發展拓寬了銷路。

三、抓救災,農民利益高於一切

2011年7月22日下午6時東大溝水位暴漲,周寨村告急!南北兩片汪洋,1300多畝農作物受災,更為嚴重的是3、4組農戶的房屋及民眾生活受到嚴重威脅。由於暴雨時間長,眼看周寨1000多米大堤即將漫堤。接到汛情後,鎮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迅速趕赴現場指揮,調集搶險民兵預備役50人和周寨村200勞力進行搶險。在暴雨如注,天黑用手電照亮的情況下,他沒有考慮個人安危,率先垂範,和搶險人員一起用肩抗、人抬的辦法,從下午2點開始經過10個小時的連續奮戰,對1000多米大堤加高80公分,轉移民眾80餘人,糧食8餘噸,直到夜晚12點多鐘,水位消退,險情被排除,防汛人員才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