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業先進個人典型事跡

我叫楊維成,今上48歲,原來是遼陽市良種廠職工,XX年在經濟濟體制改革的浪潮下,由一個衣食無憂,捧著鐵飯碗的在職職工變成了一名失業人員。

身份的轉變,僅是表面現象,它給我帶來的是思想觀念和生存能力的一次挑戰。為此,在那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心情煩躁、苦悶,充滿了不平衡感,感到心灰意冷。想當初,自己在企業也是個生產技術骨幹,多年來獎狀能掛滿半牆,為什麼會突然下崗?心裡覺得很不平衡,出門總是躲著人,生怕見到熟人,好象幹了什麼丟面子的事,三天兩頭總是往廠子裡跑,總希望能再回到原工作崗位上,也曾托關係走後門想找個體面的工作,支撐起家庭的一片天,可是自己年紀大,又缺少社會需要的新技術,找工作四處碰壁,家裡的孩子正在讀書,處處都需要用錢,想做生意又沒有本錢,這可怎么辦呢?正在我一籌莫展的時侯,社區幹部走訪來到我的家中,得知了我目前的思想和生活狀況,積極的做我的思想工作,安慰鼓勵我,並積極的幫我聯繫工作崗位。我先後做過勞務市場零工,做過看門人,可收入實在是偏低,很難維持家庭正常開銷,生活的窘迫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堂堂七尺男兒,竟然不能讓家人過上生活的幸福,我時常責備自己。但是我不能消極,不能倒下,因為我是家裡的頂樑柱,我不甘心,我要在逆境中振作起來,一定要重新闖出一條再就業之路。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鬥爭,我認真總結了以往的失敗教訓,結合電台、電視台、報紙等對再就業先進人物事跡的報導,我從中受到啟發和鼓舞,不能等不能靠,只要自己認真學,年紀大了照樣可以學一門技術和手藝,只有自己掌握一項技能,就不怕找不到工作和飯碗。我要自己找條路,這時社區幹部又主動上門來了,她們很熱心的指點我去太子河區勞動就業局培訓班報了名,通過認真考慮並結合自己的情況,我報了烹飪培訓班,從採購進料、製作工藝等基礎入手,我也象個國小生一樣認認真真的聽課記筆記,將老師課上講的要點難點都認真的記了下來,回家後親自下廚試驗,反覆操作,讓家人朋友品嘗,並徵求他們的意見。通過實踐,我的廚藝有了很大的提高,經過兩個月的學習,我基本上掌握了一些炒菜和麵食製作的要點,我對自己的再就業之路充滿了信心。

有了一技之長,我不想給別人打工,我想自己開一個省資金的小吃部,我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我家兄弟四人,下崗的有三人,他們都願意和我一起乾。經過家庭會議,決定利用我父母的門房,三人相互扶持,集資開一家小吃部,既方便了周圍的居民,也能夠為自己取得收入。在親戚朋友的支持和祝賀聲中,“滿意小吃部”於XX年12月開業了。

萬事開頭難,給別人打工難,自己做生意更不是一帆風順容易的,光有熱情、美好的願望也不是就能實現的。開飯店也需要逐漸摸索經驗,否則就要乾吃虧,比如剛開始有一次,我去菜市場採購豬肉,因為缺乏經驗,結果回家後才發現買的是注過水的豬肉,菜上桌後,味道不好,客人很不滿意,說和“滿意小吃部”的牌子不符,說的我滿臉羞愧,類似的例子還出現在購菜和購魚過程中,還有就是有時候燒菜的火候不夠,客人吃的也不滿意,沒有多少回頭客。再加上同行業之間競爭的厲害,小吃部開業一個月,我不僅沒有掙到錢,還虧損400多元,當時我嘴邊一下子起了很多火泡。痛定思痛,我們兄弟三個坐下來,認真分析原因最後得出了幾點教訓:一是經驗不足,原料關沒有把握好,要虛心地向有經驗的人學習;二是手藝不過關;三是要誠實,樹立信譽;四是同行業之間競爭力大。為此,我經常向有經驗的同行學習,有時還托熟人到大飯店去學習抄菜的手藝,苦練廚藝,從刀工、火候、色、香、味著手學習別人的手法,下功夫,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味,並研究出了幾個特色菜,增加了菜色品種。都說同行是冤家,但我不那樣想,經常和同行之間砌搓,自己既學到了手藝,也幫助了別人。我為了樹立信譽,憑良心做生意,從不坑人,進的食物原料全選好的,既保證顧客的身體健康,價格又十分合理,真正做到了“物美價廉”,一來二去,顧客越來越滿意,回頭客也越來越多,生意也一天天好了起來。一次,一位客人吃過飯後,由於走的勿忙將手提包遺忘在小吃部,當時他沒有發覺。我發現後想客人一定非常著急,無奈中打開了手提包想找到那位客人聯繫方式,結果發現包內有現金XX多元和各種票據。急人所急,我按包中名片上的電話號碼打過去,這位客人正在著急,接到電話後非常激動,迅速打車返回,握著我的手連連稱謝,並拿出200元錢要酬謝我,被我拒絕。我認為,做人要誠實守信,做生意也要誠實守信,這不僅是“八榮八恥”的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努力付出,才能摘取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