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主席先進事跡材料

袁主席今年57歲,在全縣400來名員工里,他的年齡已經排在第一位。雖然年近花甲,但在他的眼裡,沒有年輕、年老之分,沒有份內和份外工作,只要對信用社有利,難事累活搶著乾。

主動請纓基層搞清收

3月底,**杜生信用社的清非工作進展緩慢,效果不明顯。他看到眼裡,急在心裡,主動提出幫社搞清收。理事長擔心他身體吃不消,他說:“我對杜生人熟情況熟,現在到了改革的關鍵時刻,不能讓任何社拖後腿。放心吧,沒事!”儘管聯社領導同意了他的請求,但他心裡自然知道這副擔子有多重。家住市區,距離杜生60多里, 80多歲的老父親需要照顧;自己和老伴身體都不太好;兒子兒媳工作緊張,小孫子也寄住在他家。可杜生信用社不良清收工作滯後,如果不立即採取措施,絕對會影響改革的全局,改革可是頭等大事。於是他毅然把老父親暫時送回老家,託付給自己的親屬照顧,然後隻身去了杜生,而且一呆就是七天。相濡以沫的老伴哪裡放心得下,也追到了嫁到杜生的女兒家裡來照顧他。就這樣,袁主席吃住在信用社,工作在信用社,而老伴和女兒則成了他踏實的後盾。

“四拳”打實清非基礎

清非基礎工作搞不好,就難以收到效果。袁主席來到信用社,重新整合清收隊伍,狠抓清非基礎。

下定清非一條心:作為工會主席,他深知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清非意識上不去,工作就搞不好。到社第一天,他下班後組織大家對改革檔案進行學習。讓全體職工理解信用社改革的重大意義,明白改革目標和改革時間的緊迫。他說:“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咱要是拖了全縣的後腿,我擔不起,你們更擔不起,誰也不能成為**信用社的罪人。咱要下定清非一條心,清非工作一天搞不好,我就一天不回縣聯社。”

“晨會”制度促清非:在袁主席的要求下,杜生分社建立了“晨會”制度。每天早晨,員工們都要提前10分鐘到信用社,利用上班前的時間開個短會,匯報昨天的工作,總結清非經驗,提出難點問題,互相討論,安排當天的工作。

明確目標定獎懲:杜生信用社第二季度的清收任務是850萬元。袁主席仔細盤算,進入6月份,就是麥收季節,既是信用社的收貸收息高峰,也是農民們收麥種秋的緊要時期,更何況今年不同於往年,不論那種原因,改革的期限不能動,6月底實現出口不能動搖。時間只能向前趕,不能拖、不能等,於是他對杜生信用社的改革提出新要求:“杜生信用社~年的第二季度比每年要縮短1個月,只有2個月,那就是4月份保收不良500萬。即使實現了500萬元,“五一”長假也不能歇;如果清收600萬元,那么小放一天假;如果清收700萬,那么放假三天。5月份還要低頭向前沖,5月底必須完成季度任務。”

嚴明紀律樹信用:為淨化信用環境,有效減少存量,防止不良增量,他和信貸人員約法三章:一堅持伙房就餐,不對貸戶吃拿卡要;二說到做到,不失信。承諾貸戶的事,一定要辦到,不能偷懶;三要快捷支農,不刁難貸戶。他要求信貸人員在貸款發放上做到快承諾、快調查、快發放,用熱心放款,帶著感情放款,爭取放一筆貸,交一個朋友。

人心齊、幹勁足,在袁主席的帶領下,杜生分社清非隊伍迸發出蓬勃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