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局公路養護工先進事跡

公路局公路養護工先進事跡

**同志,系市公路局懷遠分局養護職工,1965年12月出生,中國共產黨員,國中文化,現任分局小修隊隊長。1986年參加工作,就在第一線做養護工,90年代初,先後任懷遠魏郢、劉橋道班班長。常言道:人往高處走,但卻是偏向難處行。,懷遠分局成立公路小修養護專業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自願到小修隊任隊長。

如果說養護工是公路職工中最苦的工種,那么小修隊又是養護工中最苦的團隊。他們沒有固定的辦公室,沒有舒適的工作環境,更沒有優厚的待遇。風餐露宿、日曬雨淋,吃的是冷飯,喝的是涼水,一年四季穿不了幾件乾淨的衣服。帶領11位隊員肩負著全縣境內國道、省道、重要縣道總計250多公里長的公路修檢工作和急難險重的突擊性搶險任務。而且這些道路基本上都超期服役,加之兩淮地區經濟發展,車流量越來越大,公路的整修任務就格外地頻繁和艱巨。但無論是多么艱苦的任務,或是多么緊急的搶險,只要把的小修隊頂上去,就一定能夠打一個頂呱呱的漂亮仗。到底有什麼絕招?他憑什麼能在最艱苦的環境中使小修隊產生驚人的凝聚力、感召力?答案就是: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能發揮出一名共產黨員甘做鋪路石,默默作奉獻的時代精神。

行動的指揮者

認為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最有說服力的不是大道理,不是生動的語言,而是行動。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指揮。

在小修隊里,每天總是第一個出現在公路上,最晚一個離開工地。他們施工的路段,都是破損點多而分散且施工間距遠。這樣一來,不僅要帶著隊員和民工們一起挖掘、修整,指導他們施工;還要奔波於各作業點,聯繫機械,調配人員,安排進度。施工間隙,隊員、民工可以休息;他卻不能,要檢查質量,還要考慮安排下一步的施工任務。他每天都要比所有人跑更多的路,操更多的心,受更多的累。

隊長的行動始終映在隊員的眼中。人人心中一桿秤,誰的工程質量不過關,就等於要讓再跑一趟,再累一茬。時間一長,隊員們開始心疼自己的隊長了,大家自覺地按照施工規範操作。在一個什麼都沖在前,闖在前,吃苦在前,流汗在前,身先士卒的領頭人面前,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小修隊的隊員們心中只有三個字--跟著乾!

小修隊為了抓搶修時間,工棚常常搭在施工點旁邊。一次國道206上窯段因暴雨,路面被沖刷破壞,路基邊沿山體塌方、溜方情況十分危急,工程任務十分險重。小修隊頂上去後,食宿都不方便,洗臉水都成問題。繁忙的國道,車來車往,塵土飛揚,施工隊員們個個灰塵滿面,蓬頭垢面。有人幽默地形容他們: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挖炭的,再看是修公路段的。環境雖艱苦,卻像釘子一樣扎在那兒,動都不動。碰到不能施工的天氣,隊員們可以抽空回家瞅一眼,而卻堅守陣地,看守工地和工棚。即便的家離工地也只有幾十里地,但為了儘快恢復正常通車,他竟然二個半月沒回家一次。懷遠是大禹治水的地方,盛傳著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但那只是個傳說。而小修隊的隊員們卻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上,看到了這種大禹精神。

就是這樣在公路養護戰線上 摸,爬,滾,打,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用一種行動,用一種精神指揮著隊員,一次又一次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

少言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