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範事跡簡介

劉傳璽,男,定陶縣定陶鎮東王店國小校長,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個人、山東省國小骨幹教師、菏澤市優秀教師、菏澤市教學能手、菏澤市名校長。

劉傳璽任教30餘年來,一直如關愛自己孩子般的栽培學生。在定期進行的家訪中,他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父母外出打工由隔代家長代養,漏管、失管現象嚴重。痛心的他決定創辦留守兒童學校。他拿出家裡所有積蓄,借遍身邊所有親朋,才把建築首付款湊齊。為保證建築質量,他日夜堅守工地;為節約僅有的資金,他帶領全校教師加入施工。身患冠心病、高血糖、類風濕關節炎的他經常帶病工作,苦心研究留守兒童獨有的心理特徵,採取“結對關愛制”、“老師,我想對你說”、“愛心聯繫卡”等措施填補留守兒童的家教缺位和親情缺失,確保每一位孩子的身心健康。劉傳璽還創出了“雙十工程”管理模式,即“十大興趣小組”和“十大校園文化”,讓孩子們全面發展。學生們受到了和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劉校長原本高築的債台卻又大大加了一筆,但他卻無怨無悔,一如既往。

孝老愛親模範(6人)

王玉蓮,女,鄄城縣鄭營鄉付莊村村民,鄄城縣“十佳好媳婦”、第三屆鄄城縣十大孝星、第五屆菏澤市十大孝星。

“久病床前有孝媳”,這是熟悉王玉蓮的人給她的中肯評價。她五年如一日地孝敬癱瘓在床的公公,每天為公公穿衣服、洗臉、餵飯、按摩、伺候大小便,還費勁心思地想著怎樣能讓臥病在床的老人過得更舒服、活得更開心。她特製了胸兜,讓公公被餵飯時吃得更加順當;她省吃儉用給老人買來牛奶、冰糖等小吃及各種水果;她精心蒐集老人愛聽的戲曲讓老人臥床的時光不再那么寂寞無聊;她四處尋找偏方,為老人按摩熬藥,讓老人更快更好地恢復身體。

在王玉蓮的照料下,老人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現在已經能夠下床走動。鄰居們感慨地說:“如果不是天天看見,真不會相信有這么好的媳婦!就是女兒對親生父親,恐怕也不過如此。”

張巧芝,女,東明縣陸圈鎮西孫樓村村民。

張巧芝1972年嫁到孫樓村,1978年丈夫就得了精神病,長期無法參加勞動,不久公爹也罹患重病,行走不便,從此,下地幹活、照顧三個孩子、伺候患病公爹和丈夫的重擔全部落到了張巧芝身上。

丈夫去世後,她本可以改嫁過上輕鬆點的生活。但看看臥病在床、一天比一天虛弱的公爹,張巧芝留了下來,一如既往地照顧老人,撫育孩子。她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顧公爹,細緻如親生女兒,直到去年老人去世;她獨自一人把三個孩子撫養成人,一一成家。

馬翠美,女,單縣徐寨鎮韓莊村村民。

熟悉馬翠美家的人都知道:公公患有腦血栓,行動不便,幹不了重活;婆婆原本就體弱多病,1999年也患上了腦血栓;大伯哥自幼患有大腦炎後遺症和癲癇病,需要專人看護。為了不讓在十幾里外上班的丈夫擔心,馬翠美主動承擔起家裡的一切。

她每天除照顧公公婆婆的飲食起居外,還要為大伯哥的病分心。從XX年起,大伯哥的癲癇更是屢次發作,病情不斷惡化,整天到處亂跑,無形中給馬翠美增加了非常大的勞動量。可她不但毫無怨言,反而更加精心地看護著受盡病魔折磨的大伯哥。

馬翠美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顧全家老小,無怨無悔。丈夫逢人便夸:“娶了翠美,是他這輩子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