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候選人事跡材料

XX年10月13日是學校建校來的第一個建隊日。在這屬於每一個少先隊員的日子裡,他自己摸索,借鑑經驗,虛心聽取指導,親手給每一個新隊員戴上鮮艷的紅領巾,並在隊旗下集體莊嚴宣誓。孩子們的每一個小拳頭代表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每句誓詞傳遞著一種自豪和快樂。5年來,他始終如一,每年建隊日親手為孩子繫上一面鮮艷的紅領巾,此項活動多次得到區、市領導的讚譽。

他讓孩子們戴著紅領巾參加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清明節感受新區”、“慶六一、慶元旦”文藝匯演、“小交警我來當”等活動,讓孩子們切身感受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和自豪。他還與時俱進,積極學習胡爺爺賀信,在學校掀起“爭當四個好少年為裕豐添光彩”的熱潮,組織黑板報手抄報比賽、“熱愛祖國、理想遠大”演講比賽、“情系災區奉獻愛心”捐款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孩子做新世紀的四好少年。

3.評價體系完善讓紅領巾“飄揚”起來

“評價可以迸發閃光點”,他積極採用量性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讓每一個少先隊員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智慧。開展雛鷹爭章活動,一枚枚自理章、愛心章、友愛章、創新章、文明章、孝敬章等被表現突出的少先隊員獲得;《流動紅旗實施方案》採用定期檢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各中隊的衛生、紀律、禮儀等方面進行評比,並每月頒發流動紅旗;《優秀中隊評選方案》涵蓋流動紅旗、中隊爭章數、中隊獲獎、少先隊員獲獎等,形成了中隊互比、隊員競爭的良好機制。

4.搭建“以藝術教育為載體的德育教育”特色創新舞台,讓紅領巾“展翅翱翔”

在他擔任輔導員的五年時間裡,創新是他不竭的動力。在學校器樂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他大膽向校長建議開設學校器樂隊、舞蹈隊和美術、書法、體育等興趣小隊。學校積極籌集資金,購買電子琴三十餘架、笛子、葫蘆絲數百支以及架子鼓、古箏、美術體育用具數宗。他還積極聯繫校外輔導員進行輔導,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的器樂隊、舞蹈隊等小隊已在市區小有名氣,多次在市、區組織的活動中獲得大獎。

他還積極挖掘藝術教育中的德育成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而且提升了隊員的德育水平。他組織的“手語舞蹈比賽”、“文明禮儀課本劇展演”等活動,不但展現了藝術的風姿,更讓隊員們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德育的涵韻,提升了思想品德素質。

綻彩“紅領巾”

“要做就做最好!”這是李勇工作的寫照。五年來,他勤於學習和思考,勇於實踐和創新,始終如一地將細小做到精緻,在平凡的崗位上開創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走進裕豐國小你會發現,今天的每一位少先隊員變得懂事、明理、博學多才,行為習慣良好、精神面貌積極向上,他們胸前的紅領巾是如此的鮮艷:一名同學被評為萊蕪市十佳少先隊員;5名同學獲萊蕪市三級雛鷹獎章;數名少先隊員在萊蕪市文化藝術節、萊蕪市消夏晚會、萊蕪市書畫展、高新區文化藝術節展演等評比中多次獲得大獎。

有人說:“生命如水,撞擊岩石能濺出美麗的水花;跌下懸崖則形成壯觀的瀑布;即使在平坦的地面,亦應該奉獻點滴,滋潤萬物。”而他卻用火紅的青春編織一個紅色的情結!他深信,胸前的紅領巾將永遠不褪色!他將用他如水的生命,默默滋潤少先隊這方紅色的沃土!歲月悠悠,人亦悠悠,不管他走到哪裡,他都將在悠悠的年輪中去耕耘他火紅的人生,去播種紅色的智慧、紅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