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士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午餐的時候,常常聽到她給兒子的電話。問寒暖,問溫飽,問功課,問心情,問收穫,濃濃的母愛洋溢在她淡淡的話語裡。很多時候,遇到搶救病人,晚間查房,業務學習,很晚才能回家,待她打開家門時發現兒子躺在客廳的沙發上,她有些生氣兒子。可兒子說:“我要是睡在房間裡,你回來的時候,就聽不見你敲門,沒有人給你開門了。”兒子懂事疼人,內心的虧欠愈發深重,可都只能默默地藏在心底。

非典,甲流,手足口病!

因為工作,一年到頭,她沒有時間探望父母和丈夫;因為工作,兒子酷愛足球,她卻不能在足球聯賽為他吶喊助威;因為工作,她更忽略了自己受傷的胃,受累的身體。

管理教學從自身做起

因醫院條件有限,科室布局一半是普通病區,一半是重症監護病房,這樣的格局耗費人力,也充滿了風險,對於管理者無疑是個難題。李順風結合實際,將新進規培人員分配在合適的崗位,派班時力求達到新老搭配,強弱均衡,內外兼顧,將風險降到最低。除去在派班上巧花心思,她更注重護士之間以及醫護之間的團結和協作,關注護士的心理狀態並給予積極的引導,使工作氛圍融洽而溫馨。科室的安全和諧和井然有序與她的知人善用虛懷若谷是密不可分的。

兒科重症監護室特別忙碌,需要無縫隙的連續工作。大家必須錯開用餐的時間,很多同事忙起來甚至不想去吃飯。李順風護士長總是提醒大家要注意身體,保護好胃,但是她自己卻總是忘記,總是最後一個用餐。下班時分,大家趕著回家的時候,她又總是最後一個脫下工作服的。多年以來,她沒有提著燈,但是很像一個掌燈的人,用有限的生命,默默燃燒,靜靜釋放她所有的能量和愛,守護著不計其數的小生命。甲流肆虐的那些日子,她以身作則,一直和科室所有的護士並肩作戰,沒日沒夜,無所畏懼。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護理工作是繁瑣而細碎的,她的眼睛像是放大鏡,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她強調,關乎患者生命,都是大事,尤其在兒科,任何時候都要緊繃安全的弦。她倡導慎獨精神,但是在她看來,反思才會發現更多問題,多思才會有不斷創新,監督和檢查的過程便成了她的探索和革新之旅。

遇到難以溝通的病人家屬,遇到難以完成的靜脈穿刺,遇到難以協調的外聯事件,遇到充滿困惑的專業難題,年輕護士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不知所措。這樣的時候,李順風不但幫助解決這些疑難,化解這些矛盾,而且會在危機過後會細細地講解,傳授經驗和方法。授人以漁正是她培養年輕護士的重要方法。記得去聽課,回家多看看書,多查查資料,多總結分析。這些樸實的話語,經常地響在年輕護士的耳邊。

李順芬見證和參與了我院兒科醫學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她個人也已成長為兒科護理業務骨幹和中層管理人才。一路走來,苦和累自不必言說,難能可貴的是她能長期專注於一事,專心於一點,無怨無悔的堅持和堅守在患者最需要她的臨床最前沿。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在很多人都一味追求個人經濟利益而絞盡腦汁的時候,卻仍有像李順芬一樣的中共黨員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的奉獻。雖然,面對新形勢,新情況,需要不斷的摸索新方法和新思路,然而,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改變,她卻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所肩負的那份神聖使命,沒有忘記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言,甘心情願的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無私的奉獻給病人。“用心去呵護生的希望,用情去拓展愛的空間”,“用自己的健康換回許多人的健康”。金石之音,擲地有聲。這是李順芬的心聲,也正是我們的感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