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他叫**,是**省電力行業,樹立在最基層、農民心中的一面旗幟,是基層共產黨員踐行“三個代表”的典範。

在農村基層第一線收費和維護都是集於一身,有一次,朱師傅到**村方秋樹老人家收繳電費時,發現他家唯一的一盞電燈也不亮,當得知老人兩個兒子都已外出打工,朱師傅二話沒說便趕回去拿來工具,買來電線、燈泡幫他換上。這之後,朱師傅就想,裝個燈泡,安個插座對有些家庭來說可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我經常上門收繳電費,如果帶上工具,再準備點備用小材料,不就能隨時幫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嗎?從這之後,人們就看見朱師傅肩上多了個工具包,他自己戲說這叫“一帶兩便”。

農村的自然村一般都比較分散,朱**負責的區域方圓有三十多公里。超市員工先進事跡有一次,他在三十多里外的史灣村搶修,當他風塵僕僕回到所里,還沒坐下,所里值班的同志告訴他,小港口村有事故報修。朱**驚愕地張開了大嘴:“我剛從小港口村路過啊!”值班人員說:“我又不知道你在史灣村。”朱**二話沒說,拎起工具包騎上腳踏車又奔赴二十里外的小港口村。

這種事是經常發生的,朱**心裡真是苦惱,我跑冤枉路是小事,耽誤了農民用電是大事,如果有個機多好!朱**狠心戒掉了抽了二十多年的菸癮,自費買了一個機。有人開玩笑說:“土八路”配上“洋槍”了,真神氣啊!也有人說:你真是個傻子,找不到你,不更輕快些嗎?你還自己花錢,“送貨上門”,真是個傻子!

人人都說他:越說越上“傻勁”

有一年,大年三十,屋外大雨傾盆,寒氣襲人。和許多家庭一樣,朱師傅一家也在盡情享受著親人團聚的喜悅,與老父老母及從深圳回來的弟弟正準備享用年夜飯。突然傳呼機響了,創業村不知何故突然停電,急需搶修,他立即放下碗筷。企業員工先進事跡母親見他想出門,上前勸說:“孩子,外面下這么大的雨,今天又是大年三十,一家人難得團聚,你就吃完年夜飯再去吧。”妻子也勸他:“平時你早出晚歸我從不攔你,今天你就破例一次吧,再說電管站又不止你一個人。”朱師傅不顧家人勸說,毅然站了起來,“不行,創業村有四十多戶人家,不去及時搶修,他們今晚將在黑暗中過這個年,這頓飯我怎么吃得下去呢?”於是他背起工具包,套上雨衣,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中。

人人都說他:“傻”的冒煙

一天剛剛吃完早飯的朱師傅接到一個電話,說他九點鐘之前趕到離鎮裡十多華里的小村搶修。九點鐘之前趕到?現在已經快八點了,十多華里的崎嶇山路要想準時到達,還真不容易。當時朱師傅就想,要是有輛機車那就方便多了,朱師傅便與妻子商量起買車的事兒。妻子一向支持他的工作,女員工先進事跡可剛又買了機,家裡僅有的一點錢已經花得差不多了。妻子想阻止他,然而沒過幾天,朱師傅還是東挪西借地買回了一輛二手機車。有人不理解:“自己花錢買機,現在又自己花錢買機車,為的卻是別人,真是“傻”得冒煙啊!”從此,朱**“傻子”的綽號更是聲名遠播。

人人都說他:“傻”有傻福

傻子有“傻”福,他就有一位善解人意、體貼入微的好妻子。談起常年早出晚歸的丈夫,朱師母總是說:“無論是誰,乾一件事情就得對一件事負責。他表面上是工人,骨子裡還是個農民,為農民服務他心安理得。”不過有一件事,她至今仍時常埋怨朱師傅。那是1997年臨近春節的時候,已經有三天沒見到丈夫的朱師母心裡有些急了:心急如焚的朱師母冒雨一路打聽,最後終於在離家十多華里的東埠村里找到正在架設線路的朱師傅,朱一線員工先進事跡師母那強忍了幾天的淚水止不住奪眶而出:“你怎么連個招呼也不打,就一連幾天不回家呢?呼你,又沒信號……”當她得知是為**鎮唯一的一個無電村蓮花村能在春節前通電而臨時讓朱師傅等人上山架線時,朱師母咽回了要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