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國小常規管理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幾年來,通過努力,學校已擁有一支自己的骨幹教師隊伍,其中有區、市級骨幹教師2人,教壇新秀3名,鎮鄉級學科帶頭人8名,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和市先進班主任各多人。青年教師在市、區組織的各項比賽中獲獎近20多人次。

三、德育為首,積極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德育機構健全,有分工德育工作的校長、主任、大隊輔導員;學校對班主任工作有明確的職責要求,班主任有較高的素質,工作得力。學校對德育工作的相關人員有定期的培訓、完善的考核方案和健全的德育工作常規制度;每學年、學期均制定出比較具體的可操作的,突出實效的德育工作計畫,做到了學期有分析研究。定期召開德育工作會議。

五育並舉,德育為首。學校重點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養成教育和陣地建設,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在工作中,我們不斷完善德育管理機制,精心配備班主任,最佳化班主任隊伍,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作用,學校建立“東小之聲”廣播台,由少先隊員自征、自設、自編節目,反映身邊本文章由<六十鋪中國小教育網>收集, 網址: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showtopic-45749.aspx新人新事,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幾年來,先後開展“保護母親河”、“洪水無情人有情”、“情系西部大開發”、“抗擊非典,眾志成城”等多個主題隊會,確立了敬老院等多個少先隊活動基地。加強各項常規評比制度,堅持規範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有計畫、有內容,形成序列,利用櫥窗、板報,定期展出國情圖片資料,向學生介紹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充分挖掘地方傳統文化、節慶文化對學生的教育功能,利用各種傳統節日、法定節日、紀念日,在學生中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和傳統美德。

學校德育工作堅持面向社會,建立了多個德育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每學期正常開展家長學校工作,通過定期上門家訪、定期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密切與家庭、社會的聯繫,使學校教育、親職教育、社會教育更好地形成合力,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幾年來,學校沒有發生一起師生違法犯罪事件。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紅旗大隊”、“省紅旗大隊”光榮稱號,兩次被評為“揚州市紅領巾示範學校”,多次被xx市少工委評為“先進集體”,是xx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合格學校,xx市合格家長學校,揚州市優秀家長學校。

四、嚴格常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落實素質教育,規範教育行為

學校嚴格執行《江蘇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籍管理規定》,按規定辦理入學、轉學等手續,學校按課程計畫開齊上足課時,學生在校時間不超過6小時,回家作業符合規定時間,節假日不補課,每學期進行一次期末考試。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全面推行素質發展報告書,對學生的評價採用等級制。

2、學習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

xx年秋季,隨著市全面實施新課程,新的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開始使用,引發了教學領域一場深刻的變化。為了切實加強對新課程改革的領導工作,學校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有校長親自掛帥,印發數學、語文等學科的課程標準材料,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組織各種培訓、知識競賽。中心國小成立了課改沙龍,在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及評價制度等方面進行探討研究,對全區進行了現場教學觀摩,逐步使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滲透到教師的日常教學中去。

3、做好六認真”,提高課堂質量

學校制訂並不斷完善“‘六認真’工作要求”。在實施“六認真工作要求”中我們把工作重點放在“上課”上,課堂教學是“六認真”工作的根本,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為此,我們通過平時的骨幹教師的公開課、青年教師的評優課等形式,有目的、有計畫進行研討指導工作,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努力打造寬鬆情景式的、自主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督促教師提高四十分鐘的效率。

每學期,我們都要在期中、期末組織兩次“六認真”工作檢查,學校行政人員通過聽課、查備課、作業、測試、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了解並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

隨著教育現代化工程的不斷推進,學校要求教師充分利用電教手段、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青年教師大都能自制簡單課件,借鑑信息技術手段,更好地發展了師生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五、開展科研,努力提升學校辦學水平

1.有較為健全的學科教研組織,根據本地教育現情,建立了鄉、片、校三級教研組,有年度、學期教研活動計畫和總結,堅持每周活動一次,有校領導深入活動,有明確的中心內容,有中心發言人,有記錄;圍繞教學理論、內容、方法進行課程改革,有明顯的教學效果。加強和完善六年級集體備課制,組織二語、二數、四語、四數、三語、六語、六數等學科的同課異教,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