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黨員的非常情懷先進黨員事跡材料

XX年,全國著名女勞模呂玉蘭的故里——河北省臨西縣東留善固村,迎來了一位年近古稀的特殊客人。他放棄省城舒適優越的生活環境,一頭扎進這片生生不息的黑土地,一紮就是五年。這五年,他先後33次來到這裡,駐村300多天;這五年,他為東留善固這座村莊注入了全新的發展理念,為經濟社會的騰飛抹上了濃重的一筆;這五年,他和東留善固的父老鄉親結下了濃濃的鄉情,成了這裡地地道道的“東留善固人”。

“離開了農村,離開了農民,心裡覺得沒著沒落兒的。”

——她,和農民有著割捨不了的深深情緣

XX年的初夏,年近70的她打起鋪蓋,隻身一人不聲不響地離開了繁華的省會城市,來到了夢裡牽掛、朝思暮想的一方黑土地——東留善固村。

雖然是悄無聲息,但還是“驚動”了他過去許多老戰友。許多人問他,“東留善固給你的待遇不低吧?”

也有人勸他,“都啥年代了,還去‘革命’,該歇歇了!”

對這位村里地里到處“亂轉”的老人,一開始村民們也感到好奇:“老張這次來莫非不走了?”

老伴更是想不通,“勞碌了大半輩子,好容易離休在家了,就不能過幾天安生日子?”

她老人卻說,“我這人大半輩子抓農村工作,也沒啥愛好,就是愛和農民打交道。農村,空氣好,民風醇,人厚道,有活兒乾!”

“農民就像家裡的暖水瓶,外邊涼,裡邊熱。我跟農民有感情。退下來想踏踏實實地給老百姓辦點事兒”正是這發自內心的樸實想法,使他的心與農民緊緊地貼在一起,毫無保留地把他晚年“餘熱”獻給了他心愛的農村,獻給了他深愛的農民。

今年已是74歲高齡的她,1945年6月參加革命,曾任邢台地委副書記、衡水地區行署專員、省人大常委、省工經聯主席等職。1998年省委批准他離休,為革命事業勞碌了大半生的老人一時“閒”了下來,離開農村這塊廣袤的土地,覺得沒了著落。早在1975年10月至1986年9月,她在邢台地區工作了整整XX年,期間曾多次到東留善固村里調研指導工作。離休後,他放本資料權屬文秘寫作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寫作網更多資料棄了許多兼職,甚至連自己家鄉的村莊聘他,他都拒絕了。滿懷濃濃的玉蘭情結,揣著對老百姓的愛心,帶著對東留善固的縷縷鄉情,以及對新一任村黨總支書記呂廷祥的希冀與信任,XX年5月22日,她正式受聘為東留善固村顧問。

“東留善固是我的第二故鄉,說實在的,我真放不下這裡啊——”

來到東留善固,村黨總支書記呂廷祥知道他歷來艱苦樸素,於是就在村裡的小食堂安排了簡單的午餐,四菜一湯。沒想到,她老人卻一臉嚴肅,“我第一次來,你們把我當客人,上了這么東西,吃不了都浪費掉了,從下頓開始,以後每次只要兩個小菜,鄉親吃啥我吃啥。記住,我是給咱村幫忙來了,不是添亂來了。雖然條件好了,但不能壞了艱苦奮鬥的規矩。”

有一次,說到做到的她讓呂廷祥栽了面子。呂廷祥考慮到老人日夜為村里大事小情操心受累,臉曬黑了,人也瘦了,實在過意不去,就悄悄安排食堂多做出一個菜來,沒想到她老人的倔脾氣上來了:“撤下一個菜,留到下頓吃。不撤,就罷飯!”平時有淚不輕彈的硬朗漢子呂廷祥流淚了:“您是打心眼裡幫俺啊,叫鄉親們的心裡咋能過意得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