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轉幹部事跡材料4篇

陸碧湘同志,於1980年入伍,副團職轉業到廣州市黃埔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分局工作。作為一名部隊轉業幹部,多年接受部隊這所大學校的教育和培養,他養成了聽黨指揮、服務人民、忠於職守、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轉業轉崗後,始終保持軍人本色,將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在執法崗位上延續,時刻以一名黨員幹部的標準自警自勵,不斷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研究,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堅持把“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的宗旨融入到事跡工作中,充分發揮了一名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由於工作出色,XX年、XX年、XX年、XX年先後被評為年度考核優秀,並受嘉獎。XX年榮獲“執法標兵”稱號。XX、XX年度被評為先進個人。XX年至XX年連續三年被區評為優秀公務員。XX年獲得個人三等功一次。

一、 恪盡職守、敢於執法。

作為一名城管執法隊員,多年來,陸碧湘同志和同事一起查糾各類違法違章案件,積極解決市民反映的重點、難點問題。工作中經常加班加點。 XX年5月16日,在黃埔區荔聯街拆除某大型養豬場違法建設中,身先士卒,親力親為,戰鬥在執法第一線,不慎被倒塌的磚牆砸傷,造成左大腿粉碎性骨折,英勇負傷,經鑑定為十級工傷。陸碧湘同志在受傷住院後,面對前來探望的領導和同事,意志堅定地說:“既然選擇了這份事業,我將義無反顧,這點傷算不了什麼,以後碰到類似問題,我也絕不會退縮。”就是憑著對城管執法工作的執著和熱情,在傷愈後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

二、 開拓創新、攻堅克難。

對待工作,陸碧湘同志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精益求精,不斷鑽研業務知識,創新執法方式方法。陸碧湘同志擔任單位內勤工作,負責整個單位的案件文書製作、檔案的上傳下達、各種報表的統計上報、民眾投訴處理等各項繁重任務,工作任務重。但陸碧湘同志從來不叫苦叫累,總是一個人獨自承擔,經常加班加點,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遇到民眾到單位投訴,陸碧湘同志總是熱情接待,認真記錄,及時轉交給相關同志辦理,投訴處理完後再及時答覆,獲得民眾一致好評,充分體現了執法為民的理念。

三、 關心他人、心繫民眾。

在30多年的工作中,不管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始終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千方百計為民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每次在城管分局、街道組織開展的各項扶貧幫困活動中,他總是第一個慷慨解囊,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單位同事如果有事需要找個人頂替值班,陸碧湘同志總是二話不說,立馬頂上。XX年7月份,單位有位同事生病住院近一個月,陸碧湘同志一直頂替該同志值班,以實際行動時刻關心著他人。

四、 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城管行政執法工作擔負著200多項職能,每天16小時要維護一座城市的臉面,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尤其廣州又是一座外來人口很多的城市,城管執法對象大多是社會弱勢群體,執法難度可想而知,但陸碧湘同志始終把為黨和人民多做點事作為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心撲在執法崗位上。多年來,他都沒有回湖南老家過過年,沒有完整的休過一次帶薪年假。老父親千里迢迢從湖南老家過來看他,他為了不影響工作,沒請過一天假,反而是天天把老父親帶到單位一起上班。

陸碧湘同志正是許多傑出軍轉幹部的代表之一,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軍轉幹部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軍轉幹部事跡材料(2) | 返回目錄

劉濤同志是一名軍轉幹部,現任城管綜合執法越秀分局直屬四中隊副主任科員。轉業以來,該同志始終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服從安排,聽從指揮。二十多年的軍旅生活養成了他盡職盡責,愛崗敬業,團結同志,關心集體,廉潔自律的優良品質,對職責內的工作和領導交辦的任務總是能設法克服困難,按質按時完成;處處以身作則、恪盡職守,注重自身思想政治建設,圓滿完成各階段各項工作任務,成績突出。

一、注重業務理論學習,不斷提升政治理論水平

該同志始終把政治理論學習擺在首位,深刻領會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參加黨內外的政治學習,不斷加強自身黨性修養,政策理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解放思想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堅持認真學習。此外,該同志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結合城市管理的新形勢和新特點,堅持做到依法執法,規範執法,文明執法,城管綜合執法業務水平有很大提高。

二、以身作則,工作勤奮,嚴於自律

該同志能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區紀委關於黨員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加強自身防腐倡廉修養,廉潔自律,自覺接受黨組織和幹部隊員的監督。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創衛創文迎檢期間,放棄家庭的一切事務,仍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加班加點,參與路面巡查守點和“六亂”突擊專項整治工作,受到領導和民眾的好評。

三、恪盡職守,執法工作有成效

該同志尊重領導,關心同事,帶領隊員圓滿完成了上級和局領導交付的各項工作任務。能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紮實開展工作,始終保持了一種旺盛的工作熱情,善於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火車站廣場“六亂”整治和協助維穩工作中,針對執法中出現的主客原因和各種新情況認真思考分析,積極出主意想辦法,區別對待,靈活處理,在領導和同志們的指導、支持和幫助下,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肯定。該同志積極協助領導做好隊伍思想建設工作,大力加強思想、作風和組織建設,隊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較好地樹立起城管隊伍的良好形象。

四、工作作風紮實,正確處理個人和集體的關係

進入城管工作時間儘管不長,但該同志能刻苦學習城管綜合執法業務,始終以契而不捨的精神結合本職工作深入調查,探索科學的管理措施,實際工作加以運用。始終保持當代軍人的風貌,自覺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從不給組織和領導添麻煩,體現了一名城管執法幹部的高尚品質,較好地發揮了參謀和助手作用,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規範管理“六亂”行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唯一宗旨,工作技能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工作上不計較個人得失,處處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解決隊伍作風中存在的問題協助領導出主意、想辦法,大大地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使執法隊伍建設不斷朝著正規化方向邁進,工作效能得到明顯提升。

軍轉幹部先進個人事跡材料範文
軍轉幹部事跡材料(3) | 返回目錄

軍轉幹部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一個在大型企業工作的軍轉幹部,傾其大半生積蓄,辭職回到生他養他的黃橋老區辦農場,為鄉親們探索結構調整之路,又把農場無償捐給當地政府———

在xx月16日公布的第五屆江蘇省精神文明新人新事候選人名單里,人們看到這樣一個名——葉留玉。就是他,放棄舒適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生他養他的農村老家;就是他,為了給鄉親們調整農業結構趟出條新路,投入大半生積蓄,吃盡千辛萬苦辦起一個農場;就是他,在事業蒸蒸日上、效益節節上升時,將農場無償捐贈給當地政府。

採訪葉留玉時,他平靜地說:“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實現人生價值,是我畢生追求的目標。”

決策:辭職返鄉

宣堡,地處黃橋老區,是泰興有名的銀杏之鄉。33年前,葉留玉從這裡走入軍營,當上了一名工程技術兵。1988年,正營級的他軍轉業到儀征化纖公司,先後任基建設備科科長、木製品廠廠長等職。就在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1999年,年屆半百的葉留玉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辭職返鄉,為鄉親們做點事情。

對此,不論是單位領導還是親朋好友一時都很難理解:老兩口在儀征有著良好的待遇和生活條件,兩個女兒一個已大學畢業在南京工作,一個正上大學四年級,“養養老、忙忙好”,過現成日子多好,為何偏要回老家找罪受?

然而,老葉不這樣認為。老區淳樸的民風培育了他敦厚善良的性格,20年軍旅生涯養成了他腳踏實地的作風。此前每次返鄉,他都通過探親訪友、走村串戶了解家鄉的點滴變化。1999年初,葉留玉和老伴一起回鄉探親,發現莊上不少土地拋荒。一問才知道,當地農民習慣了稻麥兩熟的傳統種植模式,由於近年來糧價下跌,辛辛苦苦種一年田賺不到幾個錢,想搞農業結構調整,又苦於心裡沒底,不知該如何著手。對故土有著深厚感情的葉留玉,看到這種狀況心疼不已。難道種田真的沒賺頭了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老葉決定發揮自己信息渠道廣泛的優勢,回鄉搞種植養殖業,為鄉親們調整農業結構引條路子。

和老伴統一思想後,老葉召開了家庭會議。他對兩個女兒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回家鄉不圖名不圖利,就想實實在在為父老鄉親們乾一點事情。你們都已長大,該自己努力奮鬥。我覺得,給子女留思想、留形象比留錢物更有價值。”熟知父親品行的女兒們表態,堅決支持父親,傾全家之力為家鄉作貢獻。

苦幹:建起農場

辭職內退之前,葉留玉就十分關注農業發展。他先後訂閱了800多元的報紙雜誌,蒐集整理了幾大本農科資料,電視上的農技節目他更是常看常思。

為確定項目,他先後十幾次下蘇南、去安徽、跑浙江,最終確定了立體規模種養模式。

在宣堡鎮政府的扶持下,1999年10月,葉留玉接手鎮西北一片偏遠的林場,開始了他的再創業之路。

這是怎樣的一片林場呵!60多畝的土地除了四周有一些水杉樹、圍溝與其他田塊隔開外,只有幾間上可洞天、下無片席的破爛平房。沒有水沒有電,有的只是雜草叢生、地勢高低不平的大片荒地。300米開外還有一個殯儀館。

簽訂租賃協定的當晚,葉留玉獨自一人宿在了農場。在這個與城裡家中三室一廳有著天壤之別的破屋子裡,他怎么也睡不著。凌晨1點多正當他迷迷糊糊進入夢鄉時,卻突然被一陣隨風吹來的送葬聲驚醒。漆黑的夜晚,悽厲的聲音讓人毛骨悚然,葉留玉索性起身到田裡割來雜草,聚攏點燃。

範文二

尊老敬老黨員事跡材料我叫時xx,家住埠村鎮埠東村,現在埠東村委會工作,兄弟四人,上有70多歲的父母,全家總共有18口人。多年以來,我們兄弟孝敬父母,兄弟妯娌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等方面做了一點應該做的事情,下面就幾個方面作以下匯報: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劉愛蓮是1985年初結婚,至今已有十九個年頭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個院、同吃一鍋飯。我們是這樣想的:父母歲數都大了,他們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可想而知。隨著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勃勃生機,我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但我們絕不能因為生活好了而忘記生我、養我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生命,撫養我們成人,是他們帶我步入社會,教我怎樣做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們的良知不僅僅埋在心裡,更重要的是落實在行動上,精心贍養我們的父母,我們父母歲數都大了,生病長災是必然的、在所難免的。我的母親,從年青時身體就不好,有冠心病、胃下垂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幾次院,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我第一個帶母親去醫院就診,儘管我的工作很忙,但每次都是堅持到母親病情穩定、痊癒後才離開病房。今年夏季的一個傍晚,天上的雨嘩嘩的下個不停,突然聽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你快來呀,咱娘病了。”

我立即趕到母親的房間,看到母親吃力地低著頭,嘔吐不止。我沒有再多想,立刻撐起雨傘,找了計程車,把母親送到了醫院,樓上樓下拿藥、輸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點多鐘,直到母親的病情穩定下來,這才喘了一口氣。我父親今年也70多歲了,身體一直也很好,從小就基本上沒打過針、吃過藥,但天有不測風雲,有次重感冒的確把我們嚇得夠嗆,連續幾天高燒不退,醫生猜疑是不是患了出血熱,為得證實,我與妻子兩天往返於濟南傳染病醫院化驗血樣,直到結果出來,排除了這種可能,這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陪父親住了十二天院,直到父親身體康復。從那年起,每年的春、秋兩個季節都要給父親輸水疏通血管,減少患病的機會,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和妻子、兒子說,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年輕人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所以結婚十幾年來,婆媳關係一直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好心就有好報,我們對父母的精心照料,同時也換取了父母對我們兒孫的疼愛,每當工作都忙的時候,父母總是能給我們燒好開水、做好飯菜,照顧好兩個上學的孩子,使我們安心工作。

二、兄弟團結、妯娌和睦

我們兄弟四個,有三個是中共黨員,雖然都已分家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們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本稿著作權是是聚在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們都是爭先恐後地孝敬父母的。比如:每當我父親住院交藥費的時候,我們兄弟四人都是爭著去交錢,爭著在醫院照顧父親。我父親當時住的病房和醫生值班室對門,當時的蔡群醫生都受了感動,說:“在這裡住院的病人這么多,但像你們這樣伺候父母的,還真少見,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她們妯娌之間更是互相謙讓、互相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無論是對待自己的公婆還是對待侄子、侄女,都像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和親生子女一樣,一心一意。

軍轉幹部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軍轉幹部事跡材料(4) | 返回目錄

一個在大型企業工作的軍轉幹部,傾其大半生積蓄,辭職回到生他養他的黃橋老區辦農場,為鄉親們探索結構調整之路,又把農場無償捐給當地政府———

在11月16日公布的第五屆江蘇省精神文明新人新事候選人名單里,人們看到這樣一個名——葉留玉。就是他,放棄舒適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生他養他的農村老家;就是他,為了給鄉親們調整農業結構趟出條新路,投入大半生積蓄,吃盡千辛萬苦辦起一個農場;就是他,在事業蒸蒸日上、效益節節上升時,將農場無償捐贈給當地政府。

採訪葉留玉時,他平靜地說:“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實現人生價值,是我畢生追求的目標。”

決策:辭職返鄉

宣堡,地處黃橋老區,是泰興有名的銀杏之鄉。33年前,葉留玉從這裡走入軍營,當上了一名工程技術兵。1988年,正營級的他軍轉業到儀征化纖公司,先後任基建設備科科長、木製品廠廠長等職。就在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1999年,年屆半百的葉留玉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辭職返鄉,為鄉親們做點事情。

對此,不論是單位領導還是親朋好友一時都很難理解:老兩口在儀征有著良好的待遇和生活條件,兩個女兒一個已大學畢業在南京工作,一個正上大學四年級,“養養老、忙忙好”,過現成日子多好,為何偏要回老家找罪受?

然而,老葉不這樣認為。老區淳樸的民風培育了他敦厚善良的性格,20年軍旅生涯養成了他腳踏實地的作風。此前每次返鄉,他都通過探親訪友、走村串戶了解家鄉的點滴變化。1999年初,葉留玉和老伴一起回鄉探親,發現莊上不少土地拋荒。一問才知道,當地農民習慣了稻麥兩熟的傳統種植模式,由於近年來糧價下跌,辛辛苦苦種一年田賺不到幾個錢,想搞農業結構調整,又苦於心裡沒底,不知該如何著手。對故土有著深厚感情的葉留玉,看到這種狀況心疼不已。難道種田真的沒賺頭了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老葉決定發揮自己信息渠道廣泛的優勢,回鄉搞種植養殖業,為鄉親們調整農業結構引條路子。

和老伴統一思想後,老葉召開了家庭會議。他對兩個女兒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回家鄉不圖名不圖利,就想實實在在為父老鄉親們乾一點事情。你們都已長大,該自己努力奮鬥。我覺得,給子女留思想、留形象比留錢物更有價值。”熟知父親品行的女兒們表態,堅決支持父親,傾全家之力為家鄉作貢獻。

苦幹:建起農場

辭職內退之前,葉留玉就十分關注農業發展。他先後訂閱了800多元的報紙雜誌,蒐集整理了幾大本農科資料,電視上的農技節目他更是常看常思。

為確定項目,他先後十幾次下蘇南、去安徽、跑浙江,最終確定了立體規模種養模式。

在宣堡鎮政府的扶持下,1999年10月,葉留玉接手鎮西北一片偏遠的林場,開始了他的再創業之路。

這是怎樣的一片林場呵!60多畝的土地除了四周有一些水杉樹、圍溝與其他田塊隔開外,只有幾間上可洞天、下無片席的破爛平房。沒有水沒有電,有的只是雜草叢生、地勢高低不平的大片荒地。300米開外還有一個殯儀館。

簽訂租賃協定的當晚,葉留玉獨自一人宿在了農場。在這個與城裡家中三室一廳有著天壤之別的破屋子裡,他怎么也睡不著。凌晨1點多正當他迷迷糊糊進入夢鄉時,卻突然被一陣隨風吹來的送葬聲驚醒。漆黑的夜晚,悽厲的聲音讓人毛骨悚然,葉留玉索性起身到田裡割來雜草,聚攏點燃。

經過一個冬天的苦幹,葉留玉的小農場接上水電,建起了大小45間房屋,其中養殖用棚舍35間。開挖魚塘3個,填塞廢溝3條,復墾土地5畝。他陸續引種魯梅克斯牧草、菊苣16畝,捉養龍昌鵝600只、美國落地王鴿104對、波爾山羊30多頭、良種豬近90頭,放養魚苗2萬尾,形成了牧草餵鴿、鵝,鴿鵝糞餵豬,豬糞餵魚的立體種養模式。他購置了粉碎機、飼料機、泥漿泵等設備,還搞了些小改革,如打了3眼井,自己設計讓畜禽喝上了土自來水。

其間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只有葉留玉自己曉得。他的老伴只知道,經常半夜醒來不見了老葉蹤影,原來他又蹲在了鴿舍旁、羊圈裡;他的女兒只知道,一兩個月不見,爸爸又黑了幾分、瘦了一圈;他的戰友們只知道,現在要和老葉聚會一次很難,他實在無法分身。

有一次,往地里送糞肥,請來的臨時工只顧方便,把池內上面稀的撈光了,乾的結在坑底撈不上來。葉留玉二話不說,脫下鞋子跳進糞坑,一桶桶刮上來。

今年6月的一天,暴雨如注,雨水從降漬溝及農田四周往魚塘里直倒,魚塘出現了缺口。葉留玉冒著大雨站在齊腰深的水裡,一面用門板擋著往裡直灌的雨水,一面大聲招呼僱工趕緊打壩。正在排放秧田積水的一位婦女見此情景,忍不住說:“放著好日子不過,偏要來挨這個杲(挨杲,方言,受罪的意思)。有錢借點出來,別人會念你的好。你這樣吃苦不算,弄不好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葉留玉回鄉辦農場的動機,猜測的人不少,有人說他傻,有人說他愛出風頭,還有的說他財迷心竅。面對這些,葉留玉很坦然。他認為,自己對生他養他的老區土地有一種抹不開的情結,就是想在農業結構調整上摸索出一條新路,給鄉親們帶個頭。他不僅把家安在農場自己幹得起勁,還動員女兒們放假回來幫著幹活。

捐贈:真情永駐

農場的經濟效益節節上升,葉留玉妻子的病情卻越來越重了。

葉留玉的老伴身體一直不好,近年來又兩次中風,一次胃穿孔。他的兩個孩子又都在外地。妻子的唯一依靠就是他。分身乏術,怎么辦?

左思右想,他最終作出決定:將投入大半生積蓄近40萬元的農場無償捐贈給當地政府,好讓鎮上安排專人繼續經營完善,發揮農場試驗田、示範田的作用!今年8月3日,他在捐贈協定上鄭重簽下了名。

近40萬元啊!熟悉葉留玉的人都知道他是非常節儉的人。宣堡鎮黨委副書記林桂銀給記者講了這樣幾個細節:葉留玉平時抽的是3塊多錢一包的“三塔”牌香菸,喝的是2元錢一瓶的種子酒;他規定,家裡一人一條毛巾,必須至少用上一年,其間壞了也不準換;襪子前面大腳趾穿破了,左腳換右腳接著穿;農場從不設招待宴,鄉村領導來了也是隨茶便飯;在農場,你永遠看不到喝酒的、打牌的、吹牛的……

葉留玉說,辦這個農場就是為了造福老區。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也辦不起來;農場交給政府,我放心!

農場捐出去了,長期在場裡幫工的大舅子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他對葉留玉的老伴招呼說,家裡耕地缺張犁,農場犁多,就帶一張回去吧。就在他將犁裝車準備運走時,葉留玉發現了,上前攔住說:“農場已捐給政府,一草一木都不能拿走。你缺犁,我另外買了送給你。”

目前,這個農場已由鎮政府租賃給一個專業戶經營,葉留玉有空常去看看。他說,如果經營得好,他考慮從退休金中拿出些錢來再投入。

相關文章:
模範軍轉幹部典型先進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