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事跡材料

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事跡材料 

阿城區楊樹鄉翻身國小:張麗君 

新課程改革在我省實施已有五年時間,為了能較好地實現課程目標和落實學生的培養計畫,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讓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合格公民。結合教學實踐應驗,本人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一、 要熟透教材 

課前備課是成功上好每節課的前提和關鍵。在上課之前,教師要認真查閱相關知識,充分作好課前準備,“台上一刻鐘,台下十年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臨陣不亂,進一步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作用。我在農村一所國小任教,農村孩子的基礎差,認識能力不強,要使學生在新課程改革中能夠充分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的交流,教師就必須認真備課,把教材吃透,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啟發和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 

二、 豐富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說過:“只有在師生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作為一個完整現象的教學過程,r裂教與學的聯瀉就會破壞這一過程的完整䀧,使其喪失存在的基本特徵和條件。”國小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也是如此,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必須充分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 

三、帶動全校師生,做一名好領導 

1、以良好的業務素質帶動全體教師 

我認為一名好的學校領導,首先應該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這個職業所需要的一切素質,必須有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必須把握好各方面的信息,必須使自己的觀念始終處在時代前列,這樣,才能保證轙所學栁不被淘汰。所以儘管每天學校的雜事多,但我仍堅持讀書學習不間斷。每天堅持瀏覽管理和教育方面的報刊雜誌,及時了解教育管理藝術的新知識、新思想、新觀念。我還把所想所感訴諸筆端,寫出了一系列的論文,經常的學習、思考、研究,漸漸提高了我的業務素養,此外,我還注意教育理論的學習,關注教育前沿的動態信息,熟練地掌握教育教學藝術,經常深入課堂聽課,不僅了解了學校課堂的現狀,也向同事們學到了不少經驗。我想,不管多忙,我也不能做專業“外行”,否則會在複雜的教育工作面前舉步維艱的。 

2、以自身的品德感化全體教師 

德高才能望重,厚德才能載物。所以,我始終堅信“萬事德為首”。作為學校校長,我有著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強烈的公僕意識和獻身精神。我覺得,一位校領導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不是取決於職位和權力,而是取決於人的“能力”和“品德”,只有將真理的力量和自身的人格力量結合起來,才能帶動和團結廣大教職工,從而取得事業的成功。多年來,我總是堅持以認真負責、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率先垂範。我認為自己是學校普通一員,應該與大家一樣遵守校規校紀,早上班晚下班,晚上和雙休日經常到校加班。我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作日常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管理上做到分工職責明確,嚴格執行教育局廉潔自律的規定,不以權謀私。我深信:只要以德立身,以德服人,校長自身的良好形象自然會樹立起真正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