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黨支部的事跡材料

*村位於*市*鎮西部山區,全村共1100口人,XX畝山坡,524畝耕地。改革開放前,該村民眾長期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經濟相當落後,屬*鎮自然條件較差的一個山區村。然而,如今的*村街道寬闊,綠樹成蔭,機器轟鳴,生意興隆,人民民眾安居樂業,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著共產黨員*同志十多年來的心血。

*,男,1962年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高中畢業, 199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6年被民眾推選為黨支部書記。他樂於助人,秉公辦事,不徇私情,自幼對農民民眾有著深厚的感情。連任三屆*市黨代表,先後數次被*市委、*鎮黨委評為優秀黨員、雙強黨支部書記。

帶領民眾共同致富是他的首要任務

1992年,沒有一個工業企業的*村的民眾看到鄰村經濟不斷高速發展的時候,再也坐不住了,將正在鄰村企業工作、曾做過八年教師的*請回了本村,並請其擔任了主抓經濟發展的村委會副主任。當時的任務非常明確,就是興辦一家工業企業。*同志看到這是全村人的期望,勇敢地挑起了這副重擔,並憑著在外單位的工作經驗,拿出他僅有的幾萬元錢開始了創業的征程。同年8月份,*村的第一家工業企業——*市交通配件有限公司投產了,為村裡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XX年,*領辦的這家企業,已發展成為擁有固定資產5000萬元,年產值XX萬元,年納稅80萬元的骨幹企業,並進入了*鎮納稅五十強企業之列。

1996年冬天,*同志又一次帶著*村黨員幹部民眾的重託出任了黨支部書記。此時的他壓力更大了,擔子更重了,他的心思也由興辦一家工業企業升華為讓全村民眾共同富裕起來,進一步認識到發展工業企業是強村富民的一個重要途徑。

為發展工業企業,實現共同富裕,在*的倡議下,村委會制定了三年內免收占地費、管理費等一系列發展企業的優惠政策;組織黨員幹部民眾到定角、史家河等村參觀學習,親自講解市場知識,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解投資理念,更新大家的投資觀念;要求50歲以下的黨員帶頭做老闆帶頭致富,用帶頭致富做給民眾看的方式來體現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在動員黨員幹部興辦企業的同時,他還不時為他們解決在運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把自己闖出的市場讓出一部分給這些新上的企業,並先後為這些企業墊資、拆借、擔保資金達200多萬元,使他們能順利地運轉和發展。

在*的帶領下,全村黨員幹部爭先恐後地興辦工業企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共建成工業企業18家,發展養殖專業戶42戶,其它工商戶26戶。XX年該村社會總產值達到6000萬元,上繳稅收176萬元,為村民提供了800餘個就業崗位,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增加到4300元。現在的*村人,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乾,人人有錢掙。

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是他的最大心愿

XX年以前,村里沒有一條像樣的路,以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民眾出行非常不便,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軟肋。如何解決全村的行路難問題,成為*的一大心病。身為村黨支部書記的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便和兩委成員一塊商量,決定籌措資金硬化通村道路。為了籌措資金,他帶頭捐資3萬元,抹出面子,向所有能求援的地方求援,他以村委會或個人名義擔保,向企業的廠長經理們借了20萬元,向民眾借了12萬元,發動全村民眾捐款,籌齊了修路款50餘萬元。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他以工地為家,從購進沙石料到混凝土的配比,每個環節都親自把關,用他的話講,“修不好路,就會成為全村的罪人”。經過五個月的奮戰,總面積3萬餘平米、總長6500米的通村道路終於全面竣工,為全村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