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創滿意活動典型事跡

“對檢察工作比較滿意,檢察院打擊犯罪有力度,對案件的處理比較公正。”**市**區聯合街道楊柳村一組居民鄧先斌在該區檢察院“創滿意活動”走訪調查登記表上鄭重留言。“從我假釋的那天起,檢察院的同志經常對我進行教育,幫助我重新做人……”該區另一位居民譚某在“創滿意活動”走訪現場盡情述說,觀者無不為之動容。以上的兩個場景是**區檢察院“創滿意活動”現場的縮影。實際上,自今年三月份以來,該院通過開展“創滿意活動”收穫的震撼、感動以及給工作帶來的促進和飛躍遠遠不止這些。

強化監督,對百姓關心

公正是執法的靈魂和生命。追求司法公正是檢察機關的天職。而司法公正,又是社會反響比較強烈的熱點。遇到複雜情況,很多民眾存在疑問:檢察院真的會給咱們撐腰嗎?**區檢察院的幹警們用實際行動作出了有力回答。

四月上旬某天,當事人賀某怒氣沖衝來到該院,聲稱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就要越級上訪。經過耐心的詢問,接待的幹警了解到這是一起簡單的勞動糾紛,因為處理不當,拖了幾年,現已超過法定訴訟期限.該院完全可以以“超過訴訟期限”為由依法駁回申訴。接待幹警了解到此案歷經兩次仲裁、兩次二審訴訟後,他們本著從大局出發,對民眾負責的態度,一面苦口婆心地做申訴人的息訴工作,一面三番五次地前往法院和申訴人所在單位協調。經過該院多方努力,終於使這一歷經四年半的纏訴,在法律管轄之外得到妥善解決。申訴人事後既後悔自己的魯莽,又極為感動,說“壓根兒沒想到會這么快、這么好地解決”。

依法“維權”,昭顯愛心

部分青少年由於一時的糊塗,違了法,犯了罪,該院幹警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諄諄教導。注意布置談話的環境,在詢問未成年人犯罪時,又高又大的審(!)訊台不見了,換上的是長桌、椅子,便於與孩子交流、談心。在問訊制度上,採用交談訊問法,監護人參與提訊等方法,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消除戒心,配合他們深挖犯罪根源,以便對症下藥,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這一切猶如一股股涓涓的熱流暖在了孩子們的心坎上。

針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同於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特點,在辦理具體案件時,從批捕、起訴到執行監督的各個檢察環節都始終貫徹“維權、預防、感化、挽救、懲罰為輔”的原則,從而形成了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一條龍”維護。同時貫徹“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基本方針積極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切實維護未成年嫌疑人的合法權利,受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如辦理犯罪嫌疑人劉某盜竊一案。劉某未滿16歲,苗族,瀘溪縣人,系我市某電腦培訓中心學員。因上網成癮,囊中羞澀,便夥同張某、鄧某在我市石鼓區船山西路“紅歌會”左側小巷內盜竊6台空調主機銅管(價值2600元),銷贓得款500餘元。後三人再次盜竊7台空調主機銅管(價值2200元),被當場抓獲。此案移送該院審查批捕後,該院鑒於劉某系在校學生、未成年人且認罪態度較好,便在對其進行教育的基礎上極力挽救,多次組織其家人與“紅歌會”歌舞廳協商並達成刑事和解協定,依法作出了不予逮捕的決定,讓該生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懲腐除惡,讓民眾放心

該院幹警深知,“人民滿意”不是一句空話,應體現在每一起案件的承辦和審理中,體現在執法的力度與公正中,體現在日日夜夜、平平常常的工作中。執法應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以滿腔的熱忱投身到崇高的檢察事業之中,擔當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