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七大心得體會(最新7)

十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開始實施****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大會以發展為主線,繼往開來,指明了黨和國家前進的方向。大會報告高瞻遠矚,是中國共產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政治宣言,是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的行動綱領。目睹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巨大變化、耳聞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方方面面的施政主張,我作為一個研究所的領導,感慨萬千。下面僅圍繞與十七大有關的話題,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十七大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首次全國代表大會。新世紀、新形勢、新起點,新發展——全國關注,舉世矚目。“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發自億萬人民的心聲,唱著這首歌,中國雪洗了百年國恥;唱著這首歌,我們迎來了港澳回歸;唱著這首歌,我們走向繁榮富強!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黨,偉大的黨需要先進的理論指導,“八榮八恥” 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全面體現了黨的基本理論、路線和綱領。是黨的十七大的靈魂,是貫穿報告的一條主線。十七大報告所總結的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的基本經驗,歸結起來,就是我們黨必須堅持做到的“八榮八恥”。這是堅持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貫徹“八榮八恥”重要思想,必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八榮八恥”重要思想是中國的立黨之本、力量之源、執政之基。是新時期下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問題過程中的新概括、新總結。 

十七大,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偉大時刻;十七大,是一首寫不完的贊詩!八榮八恥、四個堅持、一百年不動搖。十七大 

凝聚十三億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萬眾一心,在新的世紀,開拓創新,帶領廣大人民走向新的輝煌!

黨的十七大報告,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報告的重要主題。它既是一個嶄新的概念,更是一種理論。小康——這個詞不僅僅是量化的數字,不僅僅是白紙上的黑字,我們審視著、思考著,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在基本實現小康生活的今天,還有多少像這樣的村莊,還有多少像這樣的兒童。那一刻,有一種信念在胸中更加的堅定:我要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聽黨的話,永遠跟黨走,為廣大人民、為全中國百姓們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報告還闡述了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階段、目標、途徑、內容等諸方面。我們建設的“小康社會”,是“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一提法拓展了我黨關於社會發展的戰略理論,標誌著現代化理論更合乎中國國情、更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對黨的思想路線的新概括。從“實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再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脈相承,又有發展。“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能更好地解放思想,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落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中國共產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世界在變化,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在前進,人民民眾的偉大實踐在發展,迫切要求我們認真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在理論上不斷擴大新視野,做出新概括。我們需要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要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會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善於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要求我們研究所的領導具有發展觀和戰略觀,具有競爭的觀念和和迎接競爭的辦法;要有魄力和勇氣推動創新思維和決策實施;要具有博大的胸懷,用國際科學前沿和國際科學發展標準及評價尺度衡量我們的工作;要真正去思考和回答我們對科學做出了什麼貢獻,對國家做出了什麼貢獻;要樹立國際大競爭環境下的人才觀;要加強作風建設、樹立牢固的敬業愛業精神,無私無畏的、清正廉潔。 

通過對“十七大精神”和“八榮八恥”重要思想的學習和討論,我深切感受到,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偉大事業,我們即將畢業的中學生必須認真學習領會十七大精神,聯繫實際。做到以下幾點: 

1、在思想上認真學習黨章及其有關“八榮八恥”的重要思想,認清形勢,看清目標,高舉黨旗,跟黨走,通過各種學習和活動有意識的培養自己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用知識武裝頭腦,學好為國貢獻、為黨工作、為民服務的過硬本領。 

3、積極參與到“第二課堂”活動之中,豐富課餘生活,提高創新能力,通過參加各類活動鍛鍊自己。多參加社會實踐,重視創新實踐,把課堂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自身全面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