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心得體會(6)

舉世矚目的黨十七大今天上午開幕了!胡錦濤總書記代表黨的中央委員會向大會做了政治報告。處於江湖之遠的我也認真地收看了電視實況現場直播。聽完報告後,我感到無比振奮,心情不能平靜,在草草吃了幾口飯之後,便欣然命筆寫幾點體會。 

總的感覺是本次大會報告旗幟鮮明,主題明確,既高屋建瓴,又重點突出,亮點頻閃,贏得掌聲不斷,是篇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鼓舞人心的好報告,對引領中國的現實和未來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1、大會報告旗幟鮮明,高度概括 

大會報告旗幟鮮明地指出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奮鬥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 

我們知道1982年9月1日,黨的十二大在北京開幕。鄧小平在大會的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鑑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提出的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導思想,也是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四大對這一理論做了詳細的闡述。十五大又將鄧小平理論列入黨綱,作為我們黨新時期的指導思想。20年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就是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取得巨大成功的。 

黨的十七大第一次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大會的旗幟和靈魂,並將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最新理論思想高度系統和概括進去,是在全面繼承以往理論基礎上的重大創新。圍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報告鄭重提出了四個堅定不移的立場和原則: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四個堅定不移,是本次大會的核心思想,是主線和靈魂,明確回答了近年來的爭議和爭論,為不斷前進的中國指明了方向,掛上了風帆,為全國各族人民和全黨全軍部點亮了辟波遠航的燈塔。中國人民將緊密團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旗幟的周圍,同心同德地堅持四個堅定不移的正確立場和方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2、大會亮點頗多,全在細節處 

有人說本次大會報告似乎突破性不夠,這完全是誤解,是認識和理解不足。本次大會報告是我們党進入新時期新階段後的綱領性文獻,是我們黨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結晶,具有重大的突破性。突破,在於旗幟的提出,在於主題的明確,在於重點的突出,更在於報告12大部分的亮點頻閃的細節創新。細節決定成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就開始創立和完善,到黨的十六大時已經成為完善的體系,大廈已經建立起來,我們當前要做的是將大廈精裝修和充分利用起來,這是規模更浩大、耗費時間更長也是直接體現建設成果、讓人們最終受益的偉大工程!因此,本次大會是繼往開來的大會,本次大會報告的突破和創新之處在於細節,沒有多少空泛的高調,沒有華而不實的理論口號,有的全是實實在在的的理論創新和工作創新,這是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的高度體現。

報告進一步強化了親民理念,高度重視民生問題,注重解決三農民和城鄉統籌發展問題,重點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和改革中的利用格局調整問題,系統地提出了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就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國家統一等問題,都系統地提出了創新型的措施。第一次提出要與台灣結束敵對狀態、簽訂和平協定的倡議,同時又高度表達了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的堅強決心。“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 

報告的創新之處體現在各個方面,但更多地集中體現在經濟建設這箇中心方面,請看報告原文: 

五、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巨觀調控體系。